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人民网>>海外网>>娱乐

海清行走贵州探访贫困山区 呼吁关注农村留守妇女【2】

来源:新华网  2012年04月18日10:19

    乐施会2008年开始在桥上村实施生计发展项目,而从2007年开始,整整一年的时间,工作人员频繁地到村里,挨家挨户的解说项目,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乐施会支持你们发展,你们还担心什么呢?”海清问刘琴。刘琴不好意思地说:“怕被骗,经不起折腾。”

    “那后来怎么相信了?”海清又问。刘琴指着乐施会和贵州和仁乡村发展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说:“他们几个人每个月都大老远地跑到村里来,挨家挨户地跟我们解释他们的项目。一开始,我们的人拿着砖头开会,防备很严。但他们坚持了快一年,骗子哪有这么大的诚意?所以,我们就相信喽。”

    “你家里啥情况呢?”海清越发地对这个说话干净利落的农村妇女感兴趣。刘琴今年40岁,丈夫患支气管扩张,不能干重活。家里4个儿子在乡里租房子上学,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刘琴一个人。乐施会项目进入前,刘琴在自家的8分地里种些玉米、土豆和油菜,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口粮,没有任何收入。农闲的时候,她也会在附近的村里找些短工做,挣钱换些米吃。2008年,乐施会在村里开展扶贫发展项目,征求村民的意愿。养鹅比养鸡划算,刘琴愿意养鹅。于是,领到乐施会支持的20个鹅苗开始养鹅,同时也种了些蘑菇。一年下来,鹅产蛋了可以卖鹅蛋,等小鹅苗长大一点,老鹅也可以卖。“养4只鸡,我一年亏掉1000多;而养这20只鹅,一年赚了1000多。”种蘑菇也让家里有了更好的收入,现在可以供孩子上高中的学杂费用。刘琴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信,性格也开朗了。

    海清亲切的与当地村民聊家常,更把孩子抱在怀里显出母爱的一面,海清的到来也让当地的村民感到很快乐。第二天到访桥上村的海清俨然已经与村民称为了朋友,跟村民朋友一起喂鹅,去到田地里锄地聊天。海清此行探访全程态度亲和,真诚的举动让当地的村民很受感动。

(责任编辑:房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