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 题: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读《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国务院近日批复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这份规划有哪些亮点?对民生改善设立了哪些目标?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九年来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九年振兴成效明显
这位负责人说,九年多来,东北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达到4.5万亿元,是2004年的3倍,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百万千瓦核电装备、百万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极大提升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农业贡献突出,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1446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2155亿斤,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沿海沿边开放同步推进,利用外资大幅提高;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4.3%以下,改造城市棚户区1.3亿平方米,惠及650万住房困难群众。
这位负责人坦承,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国企改革还有待深化,特别是国有林区、垦区和厂办大集体改革亟待突破;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有待加强;区域内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结构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