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6日14:00 手机看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遏制公款消费审计是“杀手锏”
自从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委员会委员林嘉騋共向政协提交过300多项提案,其中有关反腐败的内容,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在林嘉騋的提案中。
3月4日,林嘉騋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并列出了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的四点具体建议。一时间,该提案引起了舆论强调关注。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林嘉騋进行了专访。
加强审计严密监管
NBD:您提出提案的初衷是什么?
林嘉騋:现在茅台酒实际流入市面上的不多,更多的则是流向政府、央企、国企。白酒类近年来价格涨速如此之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款消费这个渠道没有被堵住。要从源头上禁止公款高档消费,审计就是一个杀手锏。如果不审计,则完全可以将公款消费报销,相关文件也只是一纸空文。从审计上来讲,应该加大力度,最好有文件出台,规定多少价值的高档酒不能消费,如果消费则由个人出钱,不能报销。
NBD: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在接待用酒、接待标准上是否有相应标准?
林嘉騋:目前茅台、五粮液等频繁出现在政府接待上,甚至有国企、央企还从国外进口洋酒,要杜绝此类现象,还需要一些政策出台,并规范相应的接待标准。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有不同的接待指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并不严密,这还要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监管制度。
NBD:去年4月《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中石化广东分公司采购天价茅台之事,您认为像这种事情应怎么处理?
林嘉騋:这类事情有很多,但大多在处理上最终不了了之,这也反映出中央政府需要出台规范政策。仅仅是文件出台还不行,还需要健全制度,严格检查和审计,一经发现问题对董事长等高管进行处理,这种现象马上就会刹车。
NBD:央企、国有企业在公款消费上似乎比政府机关更加明目张胆,这是否是因为国家对企业腐败的监管更弱?
林嘉騋:整体上来看,我国在监管国有企业上的确比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更弱。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如果仔细查账,国企老总们公款消费很多,但他们自己却都是拿着上百万的年薪。政府必须出台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办法,而企业的消费不单单是茅台酒那么简单,其他公款消费同样应该受到监管,大家依法行政、依法做事,就能够禁止这种现象。
把反腐贯彻到干部犯错之前
NBD:反腐败一直是司法纪检部门的重要工作,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一些反腐败、预防腐败的相关文件,但为什么腐败却一直没有杜绝?
林嘉騋:关于反腐败,中纪委、司法部等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规定有很多,但问题是中央的政策到地方上往往贯彻不力。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反腐败法律,这不利于预防腐败。
NBD:您认为我国的反腐败应该如何进行?
林嘉騋:前几年我曾提案建议中央出台关于反腐败的民主监督法,后来国务院法制办给予了答复,并建议国家在时机适合时尽快出台民主监督法。
在反腐倡廉方面,国家要建立一个机制,把反腐倡廉工作贯彻到干部犯错误之前,建立预防、防范机制,而不是等到干部出问题之后再去处理,这将是人才的很大损失。要建立监督的机制,包括新闻监督、民意监督、党内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等,各种机制都要形成,这样会有助于使干部不再犯错误。
茅台10年涨价逾6倍上海或带头公款禁喝
据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具价值的奢侈品牌排名,国酒茅台以12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全球第四大奢侈品牌,品牌价值高于国外名牌奔驰、香奈儿、卡地亚。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多名人大代表建议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其中,上海市人大代表史秋琴表示,“动辄2000多元一瓶的茅台酒已经‘变了味’,不再是普通的白酒,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意见很大。建议上海带头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
不过,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此前曾表示,“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我们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红酒和洋酒,就现在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