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1日11: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商家忙安银联卡、急招汉语导购
这些中国人俨然已成为英国奢侈品商家最喜欢的顾客群。数据调查公司哈里斯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海外的中国游客中,79%的人“热衷于购买衣服”,92%相信“名牌物有所值,质量一流”,而在这两项调查中持同样观点的英国人分别只有53%和48%。
在经济衰退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的情况下,中国游客的购物热情无疑为英国奢侈品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了更好地从中国消费者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英国的奢侈品商家也想出各种办法,例如开通银联卡服务及雇用汉语导购。
从2010年6月起,中国银联卡持卡人可以在英国指定商户划卡消费。首先从中获益的是邦德街上的豪华购物商场塞尔弗里奇,安装了银联终端机后,中国游客在那里的消费额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塞尔弗里奇的竞争对手、伦敦著名的奢华百货哈罗兹在去年第一季度安装了75台银联消费终端机后,中国游客的消费额增长了40%。据哈罗兹的运营总监米歇尔·沃德称,讲汉语的顾客近些年越来越多,而且这一 群 体 “ 对 奢 侈 品 的 胃 口 好 得 惊人”。据店方统计,爱马仕是中国游客最善欢的品牌,紧随其后的是香奈儿、路易威登和迪奥。
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英国商家纷纷雇用汉语导购。例如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和孔子学院合作进行员工培训,首先针对配饰和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人员,让他们了解中国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风俗,以便更好地接待这批人数最多的海外顾客。哈罗兹也雇用了上百名会说普通话的店员,为每天到该店消费的中国游客提供导购帮助。
“他们在这里买的名牌都是真品”
在 英 国 本 土 奢 侈 品 牌 巴 宝 莉(Burberry)位于伦敦东部哈克尼的工厂店里,春节期间每天都挤满各种口音的中国游客,他们将衣服、围巾、皮包等一个劲地往购物篮中塞。
这种火爆的销售场面只是巴宝莉业绩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其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2%,达5.74亿英镑。
巴宝莉的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茨说:“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旅行时,花的钱是在国内的6倍。回去他们往往会加上一句:这是在伦敦买的。”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出国旅游者的数量只有约120万人次,而10年后已经增加到约5700万人次,这股快速壮大的购买力让奢侈品商家欢呼雀跃。
英国旅游局战略部主管帕特里夏·叶芝称:“英国国内的消费市场长期低迷,因此对于零售商来说,舍得 花 钱 的 中 国 消 费 者 充 满 了 吸 引力。”
今年春节期间,大批中国游客涌上了伦敦的商业街。新西区公司管理着伦敦市中心最繁华商业区,在邦德街、摄政街和牛津街上奢侈品店铺林立,那里也是前往英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必去的场所。新西区公司的发言人杰斯·泰利尔认为,大批中国游客在英国购物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价差,和中国国内比“这里的奢侈品要便宜大约30%。”其次是没有假货,“他们在这里买的名牌都是真品”
此外,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也使得英国奢侈品对于中国买家来说变得相对便宜。从去年10月中旬以来,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一直在10以下,而其5年前还在15左右徘徊,泰利尔称,这使得中国顾客能够“到萨维尔街买上一套手工缝制的西装,或者在邦德街购买喜欢的珠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