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书法家王文学
追习书法大家 “入得兰亭,出得兰亭”
松嫩两江酹酒而歌,苍穹下就是黑龙江肇源县。近百年来,这里蒙汉杂居,文化双流,草原与驿站共处,农耕与渔猎相映。王树民老师的父亲王文学老先生便诞生在这里。
已故文学老先生自幼功王羲之父子,追习褚遂良、孙过庭、欧阳询诸人。八十余年忘我临池,晚年大倡晋唐书风,其所著《王文学书法作品集》是集甲骨金文、秦篆汉隶、南北碑板、晋唐行草于一炉。其中所书《兰亭序》可称神妙之品。凡有幸一睹者,无不震惊。自《兰亭序》问世至今,1700余年,临《兰亭序》者当在千百人。今日所见上品不过唐之虞、欧、冯、褚四位。宋元明清虽不乏大书家,却无人能及唐四家。现代诸书家亦有临迹,但其晋唐工夫与神韵则相去甚远。可以说,自唐四家之后,临《兰亭序》者,1400年间,得神韵者唯文学先生一个人!
王文学老人作书场景
当今书坛,审美多元。但是,无论如何,主流是传统经典书法。晋唐书法是中国书法之精髓,代表着中国书法精神。自晋唐以来,学《兰亭序》者,声息噪杂,其中“出兰亭”说,颇能代表一些人的心声。所谓“出兰亭”,即主张“入得兰亭,出得兰亭”,“写自己之兰亭”云云,此说圆滑周到且豪情万丈,却经不起书法史的拷问——“到底有谁入得兰亭了?”入者鲜见而自诩“出兰亭”者甚众。所谓“出兰亭”者,不过成了一些人知难而退的托词。
文学先生所书《兰亭序》及《十七帖》与文书双绝的孙过庭《书谱》都可谓大得晋唐之风的神妙之品。文学先生确是可称“入得兰亭出得兰亭的”。其作品中的流美函育古质,飘逸中透着风骨,便是对晋唐书风的升华,这种升华反映在他的创作作品中,如李白的《塞下曲》、张九岭的《感遇》、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陆游的《冬夜读书》。榜文“仁者得其寿”、“学海无涯”、“玉振金声”、“闲云野鹤”,及大字“龙”、“虎”、“福”、“寿”,也都是书中佳品。
王文学老先生的书法作品自新世纪以来,备受书法界关注,其作品不仅国内收藏,日本、德国等藏界也有珍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