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09:50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龙年春节怎么过?是宅在家里,回老家图个团圆,还是外出旅游饱赏无限风光?
这是传统的过法。还有一类人,却有大不同:志同道合的好友“聚”在一起狂侃、疯玩儿,在旅游胜地、乡村野景,在博客微博、QQ群中。
这类人注重感觉,感情细腻,爱好广泛,典型的“跟着爱好走”。这类人就是各种爱好的“发烧友”。他们颠覆了中华民族的年传统,为中国的年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风。年文化由此而平添了许多温情和创意。
过年就像过日子。过日子要过出滋味,过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怎样过年才能过出滋味?
依笔者看,答案就两个字:爱好。
“爱好”是什么?汉语词典说:“爱好”是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加,时间长了可能成为生活的习惯。
小而言之,爱好是兴趣、趣味、激情、智慧、信仰。一个人少了它,生活怎有味道?
大而言之,爱好是文化,是记忆,是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血液、文化基因。国家民族少了它,社会怎有味道?
德国诗人、思想家歌德说得好:“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纵观中国历史,古人的爱好也是灿若繁星。可惜认识常常失之偏颇:琴棋书画是才气,能修身养性,因而被冠以高雅之名;花鸟鱼虫这类爱好,则被恶评为“玩物丧志”。
这种如同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爱好也无高雅与低俗之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为它“发烧”为它疯狂。
当今中国就是一个大众普遍“发烧”的社会。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激发出中国人心底的“爱好”狂潮男女老少各有所好,新潮玩法数不胜数——
运动爱好者,球类、晨练、登山、散步、健身、骑马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IT,可以上网冲浪、QQ、微博、博客、电游;酷爱艺术,不妨玩玩书画、音乐、戏曲、魔术、古玩、收藏、摄影,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会,逛逛博物馆;迷上远足和环保,去旅游、观鸟、做志愿者……还有花鸟鱼虫、美食、设计、发明、DIY、拍电影,等等,等等,只要有时间、有条件,都可以尽情玩儿,玩儿到意趣盎然。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发烧友”,诸如驴友(旅游爱好者)、博友(博客迷)、影友(电影爱好者)、票友(戏曲爱好者)、歌友(歌迷)、鸟友(观鸟拍鸟迷,也称鸟人)、藏友(收藏爱好者)……
尽管没有人统计过中国到底有多少种爱好、多少玩儿爱好的“发烧友”,不过要说数以亿计,恐怕无人敢怀疑。无论哪一种“发烧友”,都会结成大大小小的圈子,在网上晒收获、晒心情,通过QQ沟通、切磋,或是定期不定期聚会。真要感谢互联网,人与人纵然天各一方,心与心却没有距离。
多样性的爱好,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假期生活,激活了人们心中对大自然、人类自身和人类文化的热情与尊重,生活也从此充满色彩,有了滋味。同时,一个个“发烧友”个体的实践与对生活的热爱,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激情、活力与梦想。
说到底,生活也是这样,有爱好才有滋味。
所以啊,别浪费光阴,放飞爱好,点燃激情吧!(胡继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2月30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