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古都西安迈入“地铁时代”

2011年12月29日11:56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2011年9月16日,我国西北地区首条地铁线路——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西安这座中外闻名的千年古都正式迈入了“地铁时代”。

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关系密切。只有城市交通发展了,才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增加更多的消费者,形成新的市场环境,从而带动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近年来,随着西安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这座古老的城市陆续出现了交通拥挤,人口密集,住房紧缺的问题,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地铁二号线的运营,西安北郊从一片农田发展成楼盘林立、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都市中心,更多的人愿意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供应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中心寻求发展,而城市中心新建的写字楼和新建公寓楼都集中在地铁周边,此时地铁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白领或者学生族乐于接受的交通工具,地铁所带来的便利使得城市节奏加快,也为西安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基础。

入驻到西安北郊的企业随之增加,城市中心主要交通道路拥堵状况开始缓解,拉动了南北郊的经济社会繁荣,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进步,已成为了西安城郊的一条黄金线路,被西安市民誉为一张“展示古都发展、通往幸福生活的名片”。

精心设计克服施工难题   先进工艺突出特色优势

西安市的地铁之梦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地铁给古城市民带来了太多的期待和悬念。历经多年的酝酿,1994年线提出城市快速轨道的线网规划,规划中的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度超过70公里,并纳入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的《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后来因各种原因,规划方案被搁置长达6年。直到2000年4月,西安终于正式将地铁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给国家计委。2005年2月,地铁建设规划与“皇城复兴”计划一起首次写入西安《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1月,地铁施工文物保护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同年4月,西安地铁规划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审查。9月29日西安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工程开工,掀起了千年古都建设的新篇章,市民们翘首以待的地铁工程进入建设阶段。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和建设,西安人才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地铁,从北客站到会展中心,从城北到城南,“距离不再是问题”。

全体地铁建设者们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建设工地灯火通明,通过开展劳动竞赛不断掀起大干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和目标任务的完成。由于地铁二号线沿线穿越多条地裂缝,通过多出浅水层及杂填土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采用了浅埋深挖法施工区间隧道,克服了地裂缝突然大量涌水、杂填土松散沉降大等施工技术难题,既保证了安全质量,又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和结构沉降。施工中还采用了盾构法施工的技术,实现了国内在湿陷性黄土地址条件下盾构施工零的突破,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安全穿越南北城墙、护城河及陇海铁路,成功绕穿钟楼。有效地解决了地铁运营后的隧道净空等不利影响,为后期列车安全运营提供了切实保障。

与此同时,铺轨施工中还首次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可调式框架板道床,该技术可有效减小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地铁列车运行时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周边地下文物古迹的震动影响。

保护文物继承千年古都   渗入细节弘扬传统文化

2007年,西安地铁开建之初,一些市民提出了质疑。首先对西安地铁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疑问;其次,话题集中在对古城墙和钟楼可能会造成的破坏上。他们认为,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不考虑文物保护一味搞建设,“城市的现代化并非没有地铁不行”。

事实上,早在地铁建设初期,文物部门和建设单位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协作机制。在相互广泛沟通的基础上,确定了“促发展,重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加快城市地铁建设,确保文物安全优先”的工作原则。为确保西安城墙、钟楼等重点文物建筑的安全,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和地铁办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保护文物的具体方案,先后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钟楼及城墙文物保护方案》、《西安地铁二号线对钟楼影响专题研究成果》、《西安城墙南门、北门地铁二号线穿越区安全性评估及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沉降与运行震动对城墙影响专题研究成果》等方案和研究成果,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古建筑沉降标准,这些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为实现文物保护的最优化,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文物部门通过和建设单位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确定了“促发展,重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加快城市地铁建设,确保文物安全优先”的工作原则。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中,还针对地铁下穿文物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程保护技术措施,主要有线路绕行、加大深埋,盾构施工、控制沉降,无缝接轨等。譬如明代钟楼位于西安市商业繁华中心区域,由于周边建筑物的限制,二号线最大限度远离钟楼,左右线分别距钟楼基座为15.7米、15.4米,东西两侧通过,埋深12米。南北城门线路避开城楼、箭楼及瓮城区域,由两侧城墙门洞中间正穿,隧道埋深18.5米。地铁线路上尽量远离钟楼基座及城墙南北门的变形敏感区,采取双向绕行(非直接下穿),尽量加大埋深,以降低影响。为保护古建筑安全万无一失,对距钟楼基座周边5米和城墙瓮城边侧,采用139根直径一米的隔离桩及化学注浆法复合加固地基,地铁轨道更是采取无缝线路,置板减振道床,以减少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钟楼及城墙的影响。

西安地铁对于古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保护和继承,更加成为西安对外宣传文化的一张名片。西安地铁二号线的17个车站,构成了一条最精美的地下艺术长廊。车站内的装修以灰白色为主色调,配以回型纹、朱雀等标识,在体现古城地域风情的同时,不失现代气息。

步入西安各地铁车站,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风格各异的浮雕营造出华丽而不失简洁,时尚而不失古朴的艺术气息。例如永宁门车站的文化墙《迎宾图》,典型的历史性、大角度的全景构图,以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高度真实的再现了大唐辉煌于世的盛况,画面以喜迎宾客为主题,花团锦簇、彩灯高挑,反映出大唐人民博大胸怀和热情好客。这里有小寨站《古韵时尚》的古典浪漫主义情怀,还有北大街站《尽染秦林》的人与自然和谐,更有钟楼站文化墙《大秦腔》的陕西独特地域文化。

“西罗马、东长安”是西安城市的文化坐标,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说,轨道交通将全面提升古都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地铁二号线成功“洞穿”千年古都西安,凝结着所有参与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可谓是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典范。

科学管理深入安全运行   体贴服务方便古都市民

西安地铁始终以“按期建成通车,工程质量优良,干部队伍优秀”为基本建设目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不断推动地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级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了14项管理制度,加强了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强化了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考核,提高了安全掌控能力。同时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对内对外考核,推进工程形象和产值指标任务的完成。
采用计算机、通讯、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 西安地铁目前已实现了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全自动售票、半自动售票、自动检票以及自动收费功能,提供给乘客便捷的购票进站服务。系统还兼容西安城市“一卡通”的使用功能外,还实现了一卡通的充值功能并具备国内先进的纸币找零功能。车站自动扶梯选用公共交通重载型电梯,直梯选用无机房透明井道电梯,全线多个车站设置楼梯升降梯专门方便方便残疾人轮椅进出车站。车站安装有屏蔽门,屏蔽门在列车和门体之间设置了防夹人挡板,能够有效防止夹伤乘客。车站从入口到站厅、站台设有盲道,可引导盲人购票、上下车和进出车站,站台层还设有专门的残疾人卫生间。像这样的方便市民的设计和设施在西安地铁处处可见。

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电力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实现各系统的设备信息共享及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功能,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故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秉承“地铁所至,爱心相随”的服务理念,力争赶上航空、高铁的服务。  西安地铁还着力推行了无差异化服务和无障碍服务,开通了服务热线,认真回复投诉,用微笑弥补不足,用热情感染乘客,用爱心赢得理解,用服务获得尊重。西安地铁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5S的高标准服务乘客,即安全、快捷、标准、微笑、满意的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地铁工作人员更有六心服务要求和服务工作七不准的规范服务,热情主动为乘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需要,让每位乘客都能感受到西安地铁的热情和温暖,耐心解答乘客询问,对乘客反应的问题,要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直到乘客满意为止,做乘客的贴心人,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不断创新服务内容,让每位乘客都能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中舒心出行,注重为乘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乘客带来不便的环节,让每位乘客都能感受到西安地铁细致、周到的服务。西安着力打造一流服务队伍,树立地铁服务行业标杆。

畅通古城取得辉煌成就  继往开来实现远景蓝图

据统计,西安地铁从9月16日通车运营到11月30日,短短的2个半月里,就累计发送旅客1175.8万人次,日均15.27万人次,共计开行列车16360列次,列车正点率达到99.63%,单日最高客运量为10月1日28.29万人次。在地铁运营的头一个季度,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近日,西安地铁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检查组的好评。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第七届年会上,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部2011年度全国交通系统“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目前,地铁二号线已经实现了与铁路北客站的无缝对接。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今年初,市规划局、市地铁办已启动了新一轮西安地铁线网规划修编工作。在线网延伸布局上重点加强与城市周边沣渭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等新区、开发区的联系以及与城际铁路的无缝对接,目前该规划方案正在修订完善中。

据西安地铁公司总经理陈东山介绍,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地铁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到今年底,地铁一号线隧道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地铁三号线加快全线开工建设步伐。西安市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地铁四、五、六号线。从2012年起至2014年,西安市将每年开工建设一条地铁线路,预计到2018年,将有6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运营总里程接近200公里,主城区地下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交通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张允辉   吴际  倪李)
 

(责任编辑:陈兴来)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