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谢亚龙何以说“不是贪官”?

2011年12月26日10:4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身穿囚服的谢亚龙承认有犯罪行为,但称自己确实不是贪官。(12月25日中新网)
 
贪官胸前没有挂牌,脸上也没有刻字,是不是贪腐需要事实验证和法律评判。但解读谢亚龙对收钱行为的辩解理由,人们可以看到时下一些官员对贪腐行为心安理得的麻木认知,这或对破除官员前腐后继的魔咒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首先,“人情交往”是权钱交易的挡箭牌。按照谢亚龙的说法,“我并不是所有人的钱都收,只有关系比较好一些的,才看作人情来处理”,比如把某集团送给的20万当作“奖励”而欣然笑纳。然而,如果谢亚龙不是高官,某集团还会送这份“人情”吗?
 
此外,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涵义解读,应该不是止于追悔莫及的覆水难收,还应当包括“第一次”之后欲壑难填的破窗效应。从接受老板献金的“事后感谢”,到对接受几万块钱觉得“不算什么”的心理坦然,再到对“足球圈关系”的默许,谢在“温水煮蛙”的陷阱里完成了蜕变过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谢亚龙的狡辩是无力的,也是可悲的。他的蜕变轨迹警醒人们,反腐倡廉有赖于官员对贪腐乱象的警觉与抵制,莫因防线的失守而成为与潜规则同流合污的俘虏。
 
(张玉胜)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