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发布:29个国家风险水平上升

2011年12月16日09:53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海外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尹晓宇)15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2011年《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报告称,参与评级的192个主权国家,有65个主权国家的参考评级发生了变化,其中29个国家风险水平上升,36个国家风险水平下降。从区域分布来看,评级调降国家以部分非洲、西欧国家为主。评级调升国家以部分中亚、东南亚和南亚、中东欧以及拉美国家为主。

  北美地区贸易摩擦渐多 向高技术领域扩散

报告称,随着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低迷,报损案件总量和金额出现回升迹象,小规模买家的逃匿和非法停业情况明显上涨。

  中美贸易摩擦数量上有所增加外,领域上也有所变化,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产品从纺织、轻工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钢铁、有色、化学等重化工产业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扩散。发生争议的内容也逐渐从普通的质量争议、合同纠纷扩展到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和劳工权益保护等更为复杂而广泛的法律领域。

  经济上,与美国长期主权评级遭到下调相比,对美国金融系统的冲击更多来自欧元区边缘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重组预期变化,因此,美国金融机构对欧洲国家主权债务的风险敞口也将受到持续关注。

  欧债危机拉升投资风险 报损大幅攀升

  报告称,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洲地区报损大幅增加。由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失衡、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金融环境恶化、银行信贷紧缩,加之各国相关支持政策变动,使得特定行业风险加剧。

  前两年发展较快的光伏行业受到较大冲击,行业内可能损失频发,风险可能随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演变而扩大。船舶行业的融资环境也受到欧洲银行业紧缩政策的影响,航运企业银根吃紧。在欧洲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复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行业发展不成熟,买方资质参差不齐,财务实力及经营稳定性不足,同时商业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商业风险较高。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光伏案件报损数量多、金额大,风险较为集中。其中,德国某买方拒收中国企业光伏组件,涉案金额1581万美元,这是中国信保成立以来单一个案报损金额最大的买方拒收案件。中国信保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最终买方向中国企业支付1397万美元达成和解。

  在欧洲地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亚洲风险现多层次性

  报告称,亚洲地区的风险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随着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所面临外部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企业破产、停业的现象有所增加。同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形势严峻,进口商实力相对有限,易受外部风险和突发性事件的冲击,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沟通不畅,次主权风险增加,政府投资、金融政策变更频繁,一些政府加强了对资源性行业的管制力度,对外国投资限制有所增多。此外,在中东危机影响下,部分国家国内政局突变、社会不稳、政治风险明显上升。

  在实际发生的案例中,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由于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激烈,买方还款能力不足,均出现上千万美元的拖欠。此外,个别国家市场因国际社会制裁影响,汇兑受到限制等因素出现多起上千万美元大额拖欠案,中国信保快速介入,进行积极有效沟通,目前已经追回部分欠款。在亚洲地区,日本、蒙古、巴基斯坦、泰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风险值得关注。

  非洲政局动荡诱使风险加大

  报告称,非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极大,政治和商业风险也体现出较大差异。业务经验方面,由于非洲地区法律环境较差,油气和矿产项目面临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征收和政府违约风险;政府干预、治理乏力,加上复杂的种族、宗教、反政府武装等问题,容易干扰投资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非洲国家财政实力有限,部分国家财政担保有效性不足;受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和外汇储备水平的影响,汇兑限制时有发生。

  因利比亚内战,导致了建筑等行业中国企业的较大损失,对此中信保启动应急机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称,截至11月份,公司共接到因利比亚内战而报损的企业29家,主要集中在工程承包和短期贸易企业,已赔付近5亿元人民币,还有一些赔付在核算中。

  此外,由于中东及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导致的部分国家买方财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不佳等导致的买方拖欠显著增多值得注意。

  在非洲地区,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北非国家,以及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金)、津巴布韦等国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拉美地区风险有所缓和

  2011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影响,大多拉美国家出现侨汇减少、本币贬值、资金外逃、股市震荡、财税不足等问题。目前,拉美国家经济仍然过度倚重外需,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的出口结构易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结构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由于拉美各国融资成本较高,进口商多数要求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加之路途遥远,帐期延长趋势明显。同时,付款情况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汇率波动以及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影响。在中长期业务中,部分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履约记录不佳,且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力,其主权担保需审慎考察。对于纯商业项目,除充分评估商业风险外,需关注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对其的影响,特别是外汇管制的风险。

  近年来,部分国家的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和国有化政策。中国企业应注意因地制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重视了解当地文化、工作习惯以及劳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在拉美地区,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等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此外,中信保总经理王毅透露,中信保2012年将首次推出中国出口贸易信用指数(简称“中国信保ERI指数”)。该指数主要反映中国与不同国别的贸易景气状况、行业风险状况和买家付款状况。《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全球风险地图与中国出口贸易信用指数,将构成多维度的全球信用风险“晴雨表”。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