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霍元甲故里 精武精神传四海(中华文化游)

赵 珊 文/图

2011年12月14日13:45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霍元甲塑像

  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公元1868-1910)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若问霍元甲的故乡在哪里,很多朋友也许答不上来。其实,霍元甲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硬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耳边伴随着这令人心潮澎湃的旋律,记者来到了位于天津西青区的霍元甲纪念馆。

  走近爱国武术家

  远远望去,纪念馆整个建筑黑白相间,恢弘大气。据西青区旅游局副局长种德凤介绍,纪念馆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吸纳了道教文化的精髓。纪念馆是阴阳鱼结构的三层建筑,八卦底座,从空中俯视是太极八卦形。进入馆内,只见黑白两支高31米、直径达2米的硕大盘龙石柱直冲云霄。白色龙柱代表少阳,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龙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而黑龙柱代表少阴,阴阳平衡象征和谐共处。

  馆内展览分为少年磨砺、威震津门、以武报国、世界精武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霍元甲传奇的一生。出生在武术世家的霍元甲自幼习武,并不断接受当时革命党人的进步思想,在津沽大地上树立了不畏强梁、自强不息的英雄形象,被誉为“津门大侠”。

 

  霍元甲纪念馆里展示的世界各地精武会旗帜等纪念品

  一路参观,记者被一幅名为“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油画深深吸引。作品中融汇了巴黎和会时的场景,主体部分是霍元甲激战英、日、俄三国大力士的情景,而后面万里长城则寓意整个中华民族。作品再现了霍元甲力雪国耻、扬我国威的一生以及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年,为增强国人体质,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霍元甲将体操与武术融为一体。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精武体操会”,后来更名为“精武体育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民间体育组织,而且最终成为一个超越国界和种族、影响广泛的世界性民间组织,它以武术为纽带,促进了精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加深了国际友谊。

  海外精武会成员的真心崇仰

  眼前一组“武字群雕”设计颇为新颖,42个不同笔体不同大小不同层次的“武”字,共同托起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8个大字,寓意霍元甲一生对于武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

  在“武”字旁边展出的两部线装书令人关注。书在霍元甲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曾读书,也许霍元甲只是个有名的武师,而不会是著名的爱国武术家。置身一幅幅照片、实物、复原场景、影视作品中,记者不由自主地被霍元甲的精武精神深深感染。霍元甲一生对武术执著追求,为改变国人之“弱”不懈努力。

  纪念馆珍藏着孙中山先生为霍元甲的亲笔题字“尚武精神”,并展示了孙中山为悼念霍元甲所作的《精武本纪序》。此序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孙中山一生的言论与著述中关于体育的最为完整、最为直接的表述。

  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为了将精武精神远播海外,1923年赴南洋创业。随后几十年间,精武会在海外发展壮大,并在世界各地结出硕果。

  纪念馆的一面墙上详细记录着各精武分会创始人、创始时间。种德凤告诉记者,精武会发展至今,已经遍布20余个国家,全世界共有56个精武分会,尤其在东南亚一带,精武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每一家精武会馆内都悬挂着霍元甲像,把他看作是“精武元祖”。有一位马来西亚的精武会成员,进入霍元甲陵园后一步一叩头,一直叩到霍元甲墓前,那种真心崇仰的景象令人非常感动。

  走出纪念馆来到霍元甲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的霍元甲塑像,高11.8米,重398吨,采用霍元甲很少有的站姿相,更突显出他的英雄气魄。广场两边聚集了全世界精武分会的会旗,共为56面,寓意全世界精武一家。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