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深圳问题天桥疑层层转包 关键人物消失谜团待解 (2)

2011年11月10日09: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但据了解,深圳市盐田区大约有40多座人行天桥,其他天桥并未出现类似问题。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次翻修的6座天桥同属一家公司承建,其中唯冠天桥完工时间还早于其他天桥,同样经历风吹日晒,但并未出现问题。

  对此施世锋解释说,唯冠天桥是路桥集团作为试验用的桥,试验时在天桥的钢结构上“主动”加装了一层钢筋网,然后再铺设PU胶,因此没有出现问题。

  那为何当初的施工设计没有将天气因素纳入考虑?林枫说,因为这6座人行天桥的资金来源是属于清洗刷新项目,没有按照建设工程要求设计。

  质疑三:“成熟的工艺”为何漏洞百出?

  据深圳市交通部门有关人员介绍,人行天桥路面铺装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工程也已有具体的标准,“因此放心地将工程交给了路桥集团 ” 。 但 为 何 却 变 成 了 “ 短 命 工程”,漏洞百出?

  施世锋承认说,路桥集团具体负责桥面铺装是2005年以前,之后没有再做过,公司也没有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将部分技术性工程分包了出去”。从目前情况看,天桥的施工质量确实存在问题,而且“不排除存在偷工减料的可能”。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东部交通局调研员贾华才说,工程目前尚处于保修期内,交通部门已责成施工单位进行维修整改,并由其对后续的质量问题负责到底。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将进行调查,如发现确实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将严格追究责任。 关键人物“消失”谜团待解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深盐路这6座天桥施工方还经过了层层“流转”,但关键人物--接过“最后一棒”实际施工的单位负责人却“消失”了。

  据施世锋介绍,接到工程后,深圳市路桥集团盐田分公司将工程交给了下属的佳景劳务公司实施,并与佳景公司的施工队长林松林签订了相关合同。

  而林松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将工程“分包给了一位朋友介绍过来的姓曹的老板,曹老板又找了深圳市昆昂运动场地工程有限公司来“施工”,具体施工单位情况、价钱他并不知道,没有签订任何合同,也不知道“曹老板全名叫什么,电话号码是多少。”

  然而,就在这么多“不知道”中,林松林却表示已经将25万元工程款全部以现金方式交给了“曹老板”。

  而记者辗转找到深圳市昆昂运动场地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总”电话后,却再也无法联系上该人。记者从8日下午到9日连续多次拨打该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据《最高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劳务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劳务作业资质的劳务承包企业完成的行为。而工程转包是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行为。

  劳务分包是法律许可,而工程转包则被明令禁止。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修正)》中也明确规定,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佳景劳务公司在“没有合同,也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将数十万元的工程承包给“曹老板”,是否合法?管理是否规范?而曹老板再将工程承包给深圳市昆昂运动场地工程有限公司,是“非法转包”还是“合法分包”?

  深圳路桥集团称“只对林松林负责”,而林松林对各种情况“不知道”,知道情况的关键人物却“消失”了。诸多细节随着“王总”的“消失”而变成了谜团。

  “玩失踪”并不能解决问题。专家认为,深圳市有关部门必须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调查,澄清迷雾,保质保量修好天桥,给公众一个交代。(吴涛 乌梦达)
【1】 【2】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