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雪龙”号11月6日电(记者黄小希)以南极半岛海域为重点开展多学科海洋综合考察、首次使用温盐深剖面采水系统、首次在普里兹湾布放4套潜标系统……第28次南极科考中的大洋考察亮点纷呈。
“这次大洋考察涵盖了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除了要在南极半岛海域开展约20天的大洋综合考察,还要在普里兹湾开展以锚系潜标为主的物理海洋和海洋地球物理考察,”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队长矫玉田说,大洋队共有24名科考队员,是此次南极科考队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分队。另外,此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的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共有40个作业站点,也为历次大洋考察之最。
“此次大洋考察首次使用了温盐深剖面采水系统,这个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我们更为便利地获得海水温度、盐度等方面的高质量数据,”矫玉田说。
普里兹湾是我国南极海洋科考的重点。本次大洋考察在普里兹湾设立14个作业站点。我国曾于第26次南极科考时首次成功回收一套之前布放的潜标系统。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有助于科研人员调查普里兹湾内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这次大洋考察计划布放的4个潜标观测点不仅是现有锚碇观测的空白区,还将共同构成针对普里兹湾与外界水交换主要路径和湾内冰间湖区域的长期观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