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全球數千所高校將陸續開始接受2013年秋季入學的申請。新一輪生源大戰即將展開,中國各地各色教育展、招生推介會、海外名校面試會接二連三。 據中國教育部 |
留學日趨簡單 美國院校簡化錄入程序
僅僅十年前,國際教育展在中國還是新鮮事兒,中國學生參觀教育展至多是看個熱鬧,想成功走出國門至少需要1至2年的准備。如今,出國留學日趨簡單。“年滿16周歲,17642美元”,美國艾德蒙社區學院展台前的海報上醒目的寫著這樣兩行字,該校校方代表郭泰特露絲告訴學生家長,滿足這兩個條件就可以去他們學校讀書。一名學生家長不禁感嘆:“錄取沒障礙,簽証有保障,學校就差打出‘拎包入學’的廣告了!”
27歲的海歸留學顧問楊爽介紹,10年前她第一次以學生身份參加教育展,當時覺得來美國很難,咨詢后便不敢再想。如今,對於中國學生和家長來說,“百所海外高校參展,美國名校現場面試”的宣傳噱頭已不罕見,能夠吸引他們的是更簡單、快捷的入讀、升學流程和更安全舒適的就讀條件。
“我告訴咨詢的中國家長,你的孩子來了我這裡,我不敢保証他可以轉學去哈佛、耶魯,但是肯定會有美國大學讀,你適合去哪裡,我們有專門的辦公室免費幫你申請。”郭泰特露絲字句鏗鏘地說。
北京白領吳佳妮說,自己身邊的海歸比比皆是,“我這樣留學一年就回來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海歸,人家本科就出去了,比我西化得多!”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至2011年,中國來美國讀高中人數從65名漲至6725人,5年狂飆100倍。
由於美國各高中均有在校生數量限制,且空余名額多出現在低年級,留學中介往往建議學生家長在學生高一、高二甚至更早就將孩子送出國門。北京學生家長梁麗說,她已經打算明年把即將初中畢業的兒子送去美國讀高中。“校方代表說,學費、生活費及其它開銷3年總共大約需要100萬左右。”梁麗說。梁麗還希望兒子能在美國繼續讀本科,但那意味著她要再准備100萬。
咨詢費標准不一 留學中介各自為政
2012中國教育展不邀請任何留學中介公司參加,各留學中介隻能在教育展門外等機會。北京國際教育展開幕當天,在教育展舉辦地點北京地鐵國貿站出口外,數十家留學中介雇佣的上百名工作人員向路過的人們派發各種宣傳材料和禮品。
“一張全彩傳單成本5毛錢,一本200多頁的留學指南成本13元。發出去的都是錢,我們也心疼,但現在留學中介太多了,不去不行,不去學生就被搶走了,去了不發禮品不發傳單人家也根本記不住你。”一留學中介市場部負責人說。
目前,中國有448家正規合法留學中介機構。有著近十年留學咨詢經驗的任靜認為,事實上從事留學中介服務的公司遠不止這些。“有些公司根本沒有中介營業執照,租個辦公室就能開張了,有的公司甚至沒有實體店,僅通過網絡受理留學咨詢服務。”她說。
目前留學中介的咨詢費沒有統一標准,服務內容也沒有明確要求。任靜說:“現在各個中介基本是各自為政的,想要多少錢自己定。”有的留學中介提供高達10萬元的VIP留學申請服務,也有的中介通過網絡要價600元。“留學行業利潤大、上手快,懂英語的人有一台電腦就能做咨詢顧問,連工作經驗都不需要。”她說,“行業內有高手,但是申請結果出來之前,學生往往無法察覺留學顧問到底是什麼水平。”
說留學中介是一本萬利的行業確實有些夸張,但從各公司市場部每年的宣傳花費來看,不難猜出其利潤之高。各中介公司市場部均表示不能公開該公司每年的宣傳花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場部主管透露:“有的中介簽約送出境游、送iPhone,申到頂級名校送汽車等等都是搶生源的手段,一家中等規模的中介機構一年花個上百萬並不奇怪,有的大公司甚至上千萬。”
留學向大眾普及 畢業后就業優勢漸失
麥可思·中國發布的《2009-2011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顯示,2011屆本科畢業出國留學的學生中,85%的學生出國留學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及家人資助。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比例在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群體中更高。海外高校和本土留學中介賺的都是學生家長的錢,那麼家長們花錢供子女留學究竟圖什麼呢?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指出,2009年下半年已回中國的留學生群體中,來自普通工薪家庭的隻佔2%,而在2010年赴海外留學的學生中,這一比例已經達到34%左右。人均收入約2.4萬元的中國工薪家長們願意相信花費數十萬供子女出國會換來“相對理想的未來”。
北京家長馮玉林說,他和妻子月薪一共也就1萬多,雖然現在都說海歸不值錢了,但他還是要送女兒來美國留學。“作為父親,我非官非貴,就業上幫不上任何忙,如果不供她留學,我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所以我必須相信留學能換來更好的未來,我別無選擇!”
而隨著留學教育向大眾普及,大量中國留學生無法進入海外一流大學,畢業后就業沒有明顯優勢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
啟德國際教育研究院本周剛剛發布的《2012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指出,大概有1/3的海歸回國后第一份工作年起薪不足4萬,約2/3的人第一份工作年起薪不足6萬。
英國國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校方代表謝靜認為,許多該校海歸已經調整好心態,願意接受第一份工作薪資不高的現實,“他們相信一段時間之后,這一情況會有所改善,留學經歷一定會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有益處!”(鑫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