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拉薩市北約4公裡處的色拉烏孜山南麓,佔地面積11.5萬平方米 。該寺是黃教大上師宗咯巴建於公元1419年,由錯欽大殿、3個扎倉、30個康村組成。錯欽大殿頂層,裝飾歇山寶盤、寶珠、倒幢、人身神鳥,四大翅角飾摩羯魚首,金頂下採用內地的斗供形成式檐,更增加了大殿的宗教氣氛。色拉寺內藏有大量的價值的珍貴文物及名族工藝品,如各類佛像,唐卡、經書、法器、供器、等。其中以保存在錯欽大殿甲央拉康內的大藏經最為珍貴。這部大藏的經系明永樂八年(1410)所印,共有一百零八函,現完整無缺,是用石朱刻印的。據{明使}記載:皇帝“佛經、佛像、佛伏、僧衣、綺棉、金銀器、估計、這部分大藏經就是當時名成組一給的禮品之一。在錯欽大殿的另一個佛殿土其拉康內,保存著二百余函用經汁手抄的甘珠爾、丹珠爾經書。在吉扎倉的崗叔康以副銅潑,潑上刻有“二龍戲球”圖案。並有“大明宣德加金銀造”款字樣。釋迦也在失在明宣德九年曾去北京朝見皇帝,這副銅潑紅可能是當時所易。寺內還藏有明朝皇帝易給的十八尊常香木雕的羅漢。
色拉寺可能沒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可能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規模,但有著其獨特的風格。色拉寺全稱為“色拉大乘洲”,位於拉薩北郊的色拉烏孜山腳。依山面河,綠樹掩映,高聳的金頂在藍天的映托下奕奕生輝,光彩奪目。色拉寺的寺名來源說法有二:最常見的是因其建寺時山下的一片茂盛的野玫瑰(藏語“色拉”)而得名;又說該寺始建時天降冰雹(藏語“色拉”)故名。
色拉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也失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年)建造。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由佛殿、經堂、扎倉(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熱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宮殿等建筑單元組成。馬頭明王金剛像是著名的塑像則是馬頭明王金剛像。在四層吉扎倉的護法神殿裡面,進大殿直走,過一排小殿,最裡面就是。當地人會把頭伸進一個小神龕裡面,用頭觸那個雕像的基座。甘珠爾是色拉寺內藏有極為豐富珍貴的文物,其中以永樂皇帝賜予釋迦也失、1410年用朱砂刊印的108函北京版藏文《甘珠爾》(現有105函)最為珍貴,它不僅制作精美,而且是第一部用雕版印刷術印制的藏文大藏經。晒佛台如你已厭倦瞻仰那些殿室佛像,那你不妨稍費體力登高望遠。從色拉寺東北方的晒佛台,你可以要看鳥瞰整個色拉寺,觀賞其層巒疊嶂錯落有致的殿宇布局及其周圍秀美的風光。有人到色拉寺旅游,於觀光朝佛以外最感興趣的就是看喇嘛們辨經。色拉寺的僧人們每天有一次辨經活動。辨經,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是一種富於挑戰性的辯論,雙方唇槍舌劍,言詞激烈,辯論者往往借助於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辯論場上的熱烈氣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色拉寺及其創建者釋迦也失,對於加強西藏地方與祖國內地的友關系,曾作出過一定的貢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