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港澳>>港澳報評

港媒:梁振英四招治“去中國化”

2012年11月14日10:3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香港社會政治氣氛毫無淡化跡象,反對派掀起的去中國化愈見升溫。去中國化背后有深層次的政治背景,嚴重危害香港繁榮穩定,並影響國家統一和安全。面對去中國化逆流洶涌,梁振英有理有利有節沉著應對,在許多突發事件接踵而至的情況下,臨危不亂,逢大事有靜氣,魄力內斂而處事果斷,有原則而又講究政治技巧,值得充分信賴和支持。
香港《大公報》11月14日文章 原題:梁振英四招治去中國化
香港社會政治氣氛毫無淡化跡象,反對派掀起的去中國化愈見升溫。去中國化背后有深層次的政治背景,嚴重危害香港繁榮穩定,並影響國家統一和安全。面對去中國化逆流洶涌,梁振英有理有利有節沉著應對,在許多突發事件接踵而至的情況下,臨危不亂,逢大事有靜氣,魄力內斂而處事果斷,有原則而又講究政治技巧,值得充分信賴和支持。
梁振英有理有利有節沉著應對去中國化逆流時,明顯借鑒了中央在2003年起對香港的方針政策的精髓和智慧,這從下面四方面清楚顯示出來:
 
化解反國教危機
 
首先,針對反對派以絕食和包圍政府總部,企圖以反國教騎劫立法會選舉、以絕對優勢贏得立法會選舉,梁振英於立法會投票前一晚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果斷宣布就國教科作出重大政策修改:決定交由辦學團體及學校以專業判斷自行決定是否要獨立成科,以及可以自行決定推行科目的方式和時間,也不存在3年后必須推行此科的所謂死線。梁振英此一貌似在國民教育上退讓的舉措,實際上發揮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功效,反國民教育大聯盟不得不從政府總部撤離,反對派以絕食和包圍政府總部騎劫立法會選舉的攻勢終於功虧一簣。因此,即使在反國教長時間的猛烈攻勢之下,建制派仍然取得了良好成績,不僅取得立法會全部70個議席中的43席,佔據穩定多數,而且在地區直選中的議席和得票增幅都較反對派為高,動搖了高投票率對反對派有利的傳統政治定律,並收窄了以往直選中反對派得六成票建制派得四成票的六四定律。建制派在立法會中取得良好成績,梁振英功不可沒。
 
推出六民生工程
 
第二,梁振英上任以來,已宣布五大政策措施和推出六項重要民生工程,集眾人的決心和力量逐步實踐他的競選承諾,帶領香港穩中求變。五大政策措施均本著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方針,成熟一項推一項,急市民所急。長者生活津貼、增加長者醫療券,體現老有所養,正是民心所向。針對樓價飆升,市民置業難,梁振英加快公屋、居屋興建,顯示平抑樓價、幫助市民解決住屋問題的決心。改善民生,推動民生工程,是梁振英努力不懈的目標之一,也是應對去中國化逆流的治本之方,因為去中國化之所以有市場,根本原因還是經濟民生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正如2003年經濟不景是社會怨氣、戾氣累積的根本原因一樣。
 
強調融合必要性
 
第三,面對反對派變本加厲演去中國化,千方百計制造兩地對立,梁振英在10月1日國慶酒會致辭時針鋒相對,先后兩次提到要認清香港和內地互動發展,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和民生關系密不可分,強調香港和周邊地區互動發展是一個現實,並說:要認識到香港和內地共同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又指香港應及時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梁振英談兩地融合,主要目的是想突顯一個資訊,香港要搞好民生,就必須發展經濟,而發展經濟就必須擴大市場,北望內地腹地,特別是珠三角,這明顯針對的是反對派去中國化和反對兩地融合的聲音。可以預見,梁振英會堅定不移抓緊落實CEPA、十二五規劃中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以及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提出的三十六條惠港措施,實實在在地將國家的支持,轉化為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妥善處理大海難
 
第四,南丫島大海難,釀成39死的慘劇。面對香港41年來最大海難,對於上任未足百日的梁振英政府而言,無疑是一次重大考驗。作為特首的梁振英,在應對危難處理上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感和敏銳性,充分展現了高效的危急救災能力和珍愛生命的核心價值,令海難中的死亡人數減至最低,避免災難擴大。是次被撞船隻的港燈母公司集團主席李嘉誠表示,特區政府在災難處理的表現已十分好。反對派企圖借海難掀起又一波去中國化浪潮,誣蔑梁振英透過中聯辦向廣東省提出協助打撈,是邀請內地干預香港政務、破壞一國兩制,這惹起眾怒,社會各界人士抨擊反對派政客拿海難做反中政治文章,是泯滅良知、極度冷血、比人渣還人渣。
梁振英有理有利有節沉著應對去中國化逆流,得到社會各界和市民認同和贊揚。相信他也能夠在未來擔任特首的五年,做得越來越好,民望逐步上升。
(責任編輯:劉凌)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太平洋上空日全食太平洋上空日全食
  • 航展:八一表演隊航展:八一表演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