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港澳>>港澳報評

“長津”懸而未決 貧窮線爭拗更多

2012年11月12日15:2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特區政府上周成立扶貧委員會,由官員、商界、社工等十多人組成,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任主席,下設多個小組,全面研究、制訂扶貧政策、開展各項工作。但是,“貧窮線”的制訂,並非易事。
海外網11月12日電 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全文如下:特區政府上周成立扶貧委員會,由官員、商界、社工等十多人組成,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任主席,下設多個小組,全面研究、制訂扶貧政策、開展各項工作。
特首梁振英自參選政綱開始,便已提出要重設扶貧委員會,把扶貧作為其任內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一點是無須置疑的。梁振英本人來自基層,對低下層市民的生活有比較切身和具體的了解,一直有建設公平公義社會、縮小貧富懸殊之心,明白到這是施政是否能得到民眾支持的關鍵,也是社會穩定和諧必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
上屆政府,也曾設立扶貧委員會,其后提出成立由政府與商界“對半”捐款的“關愛基金”,委會隨即解散。而今次梁振英政府重設扶貧委會,在性質上顯然應該與前任有所不同﹔貧窮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關愛基金”成立以來已有所作為,如資助清貧老人外出請助理、清貧學生早餐費及“N無”人士一次過六千元,但始終杯水車薪,隻能解決局部問題。
“貧窮線”的設立,在港人社會還是第一次提出,在外國如美加西歐則已推行了相當一段時間。設立“貧窮線”的好處,是可以有一個公認的“標准”,包括政府提供的各項福利援助可以有一個共通的准則,不像目前,不超過多少入息、多少資產才可以申請公屋、申領綜援,以至近日鬧得不可開交的“長者生活津貼”,都各有不同的“審查線”,以致為反對派政客所質疑,社工界和市民也有無所適從之感。如果日后制訂“貧窮線”,那麼,所有福利援助都將劃入、歸納到同一條“線”下,可以避免爭拗,也可以減少行政費用。
但是,“貧窮線”的制訂,並非易事。就以目前本港社會來說,申請入住公屋或申領綜援,是以所謂“入息中位數”作為標准,而“入息中位數”則以某幾個行業的工資以及衣、食、住、行開支等物價指數來計算,成分比較復雜,一般來說個人的“劃線”在六千元上下。而一旦要制訂“貧窮線”,作為全社會統一的標准,則選擇哪幾個行業、工種作為依據,以及物價指數和通脹變化如何可以“跟得貼”,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估計政府要作出比較長時間的公眾咨詢,爭拗也在所難免。
人手方面,目前扶貧委會中不乏這方面的“老手”、“熟面孔”,有一定經驗固然是好事,但不少人已“一身兼多職”,如林鄭司長,除親任委會主席之外,還兼任轄下兩個小組的組長,以“日理萬機”的政務司長來說,是否可以有足夠時間切實跟進工作,以至是否有必要管得這麼細、這麼具體,都是令人存疑的。扶貧工作要如何進行,有待解決。對此,“財爺”曾俊華及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均已強調未來的扶貧工作一定不會再“派糖”,扶貧會成員、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也強調再培訓和就業才是扶貧的根本,工商界願意參與這方面的工作。
毫無疑問,“派魚”不如教人結網捕魚,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但如今反對派動輒將問題政治化,扶貧也被利用來作為阻撓政府施政和挑動對立情緒的手段之一,如眼前“長津”在立會拖了一個多月還是通不過,政府想扶老、長者望二千二,但政客從中作梗,奈何!
(責任編輯:劉凌)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意大利水城鬧水災意大利水城鬧水災
  • 千層蛋糕破紀錄
千層蛋糕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