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0月31日電 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全文如下:
立法會財委會再一次令全港四十萬清貧老人失望!
在經歷四個多小時的冗長發言后,到了晚上十一時會議原定休會時間,反對派議員堅持發言仍未完畢,結果,政府提交的「長者生活津貼」撥款申請繼上周五之后再一次未能付諸表決,要押后到下月九日再議,而即使屆時能通過,津貼的追溯期也會因此少了一個月。
有關「長者生活津貼」整件事態的發展,令人沮喪、更令人憤慨。特首梁振英自參選之日起,已一再強調要關顧弱勢社群、改善老人福利、生果金加倍。而反對派的阻撓完全無理。他們貌似公義,口口聲聲指責政府漠視貧窮問題、拒設「全民退休保障」,但立論卻似是而非、指鹿為馬,根本沒有觸及到問題的實質:二千二百元長者生活津貼到底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活命錢」?為什麼不予表決通過?包括昨晚在財委會上,黃毓民聲嘶力竭、青筋暴現的指罵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背棄老人、對不住老人,但眼前阻撓清貧老人每月領取二千二百元生活津貼的又是誰?是張建宗還是黃毓民?
反對派阻撓「長者生活津貼」的謬論之一,是政府為何不先推「全民退保」?這完全是強詞奪理的兩回事。「長者生活津貼」顧名思義,講的是長者、是老人,他們當然也是社會一分子,老人貧窮也是整體貧窮問題以及退休保障問題的一部分,但前者是局部、是急需,后者是全局、是長遠,反對派能夠否定眼前大批清貧長者要靠一千零九十元「生果金」當飯吃,要日日上街執紙皮、吃爛生果的事實麼?
「全民退休保障」目前連個影兒都還沒有,要社會形成共識,是不是由雇員、雇主、政府三方供款?要爭拗出一個結果,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八載,絕非夸張,而眼前執紙皮、翻垃圾桶的老人不少已七老八十、風燭殘年,他們還要等到哪年哪月才可以盼到那三千元的「全民退保」?堅持此議的「公民黨」梁家杰,是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漢惠帝?
古語有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眼前能夠讓四十萬清貧長者寬鬆一點、紓緩一下,手邊有個「閑錢」,又有什麼不應該?又有什麼不可以?負責推行這項政策的局長為什麼要在立會被黃毓民等人罵得狗血淋頭?議事堂內還有公義沒有?
毫無疑問,現行老人福利,以至整體扶貧政策和措施,並不完備﹔就如「長者生活津貼」夾在「生果金」和「長者綜援」之間,多少也有「架床疊屋」之嫌,而且行政費用也不在少數。長遠而言,政府必須要從整體經濟發展、政府財政收支和社會資源整合上制訂一套比較完整的社會福利政策,包括訂立「貧窮線」,確保生活在最底層、最有需要的弱勢社群得免於飢餒之虞。而「全民退休保障」盡管不易推行,這一屆政府也有必要逐步開展一些咨詢、醞釀等前期工作,未來醫療融資改革中推行的「全民醫保」應可提供一些經驗。
本港是一個公平、法治、自由、富裕的社會,眾多社會問題需要政府與民眾兩方面共同關心、攜手解決,而其中一個大前提是社會必須保持和諧、穩定。盡管眼前「長者生活津貼」的推行又碰到一波三折,梁振英政府也要堅定信心、福為民開,市民和長者是會支持你們的。
(責任編輯: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