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11月8日電 據《經濟導報》報道,第七屆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術項目洽談會(下稱“海洽會”) 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為海內外各類高端人才來魯創新創業、推介高科技項目和專利技術牽線搭橋。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韓金峰表示,參會海外留學人員所學的專業和擁有的專利技術都是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尤其是與山東藍黃兩區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的需求非常吻合。”
“藍黃”兩區引力大
本屆海洽會緊緊圍繞山東省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實施和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引進一批海內外高端人才智力和高新技術項目。
在洽談會現場,留學日本的張茂任博士帶來一種能用在心血管手術中的新材料形狀記憶合金,顧名思義,就是變形后能恢復成原來的形狀。張茂任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說,用這種新材料制成的網狀管子,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會變得細小,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入體內,“而經過體溫加熱,它又能撐起來,恢復到原來的粗度。”
本屆海洽會共吸引了來自世界五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的640名留學人員、9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0名博士后報名參會,提交需求項目數、參會留學人員數量均創歷屆之最。
以服務山東“藍黃”兩區建設為重點,通過宣傳推介,本屆海洽會“藍黃” 兩區發布項目2925項,項目對接1222項,均佔總量的1/3以上。
施展才能的空間
高層次人才、高新技術成果也吸引了眾多省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到會招賢納士。
山東能源集團技術研發中心主管王慧濤表示,山東能源集團現有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10個省級技術中心,“這些平台可以為博士后提供一個很好的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機會。”
據韓金峰介紹,海洽會自2001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已成功舉辦6屆。通過這個平台,不少優秀的海外高技術人才在山東成功地發展了自己的事業。
譬如,留英博士王仕偉在威海創辦的遠航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利稅總額4744萬元﹔留美博士陳田安在煙台創辦的德邦電子材料有限公司,2010年以來已申請專利32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30項﹔山東省農科院引進的留墨博士劉建軍,帶領他的團隊進行小麥創新,2008年被授予“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2009 年獲稱“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2010年又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統計,作為引進海外人才智力的一個重要通道和平台,前6屆海洽會直接引進3000多名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引進高新技術項目超過2000個,引進留學生創辦企業300多家。受此帶動,每年以各種方式來山東開展經貿或技術服務的留學生超過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