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休,在他前半生的50多年裡,始終都在媒體和公眾的視線之外。
直到2012年,他和他的房地產項目都突然躥紅:先有他豪擲4億捐款南京大學,打破國內最大手筆校友捐款額紀錄。之后,他在蘇州金雞湖畔投資接近90億建造的“東方之門”也在微博上一炮而紅。
鋼結構裸露的“東方之門”,其外形被網民們調侃為“一條特大號的秋褲”。網民隨后以“秋褲”為原型,開發了一系列的戲仿和惡搞。53歲的楊休用的是iPhone,他用手機上微博隻潛水不發言,默默地關注著“秋褲”熱潮的猛烈來襲和悄然退去。
直到兩個月后,楊休才願意面對本報記者,獨家回應關於“東方之門”的是是非非。
“除了蘇州的東方之門外,未來還將在中國的幾個發達城市再建四座東方之門。”10月30日,楊休在東方之門工地邊的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這個1990年從南京大學教學崗位下海經商的文化人,現在人事檔案和關系都還在南大,“所以我主業是教書,副業是經商。”楊休在對本報記者說。
他說他過去和現在都不缺錢,他聲稱他所收藏的書畫藝術品,“估價至少50億以上”﹔他還愛研究工科,以致下海之初曾研發過四人座小型客機,后來還研制過高科技電動車。
“設計靈感源自蘇州水門”
《21世紀》:東方之門在微博上突然爆紅出人意料。你怎樣看待這場風波?
楊休:“秋褲”話題呈現了爆發式傳播,最終可能覆蓋上億人群,這些我真的沒有想到。因為業內人士對它的建筑形式和結構都是高度贊譽的。
網友之所以覺得東方之門像“秋褲”,就好比一個美女被拆成了骨架。東方之門還沒完工,是一個骨架,自然沒有太多美感,等東方之門正式竣工后,“秋褲”的提法應該會偃旗息鼓。實際上今年國慶節期間也有不少游客來東方之門工地參觀和拍攝,有不少人現在已經認可了它的外形。
《21世紀》:東方之門的設計方案是怎樣出爐的?
楊休:東方之門所在的兩幅地塊拍賣時,政府要求競拍企業帶著建筑設計方案,而建筑方案如果沒有通過,就會失去競拍土地的資格。這兩幅地塊是蘇州金雞湖CBD的核心,當時領導希望在地塊上的建筑項目能有蘇州元素,於是當時我們找了十家全球著名的設計公司,希望這個項目能夠體現蘇州元素。
最終的中標方案由英國著名的設計公司RMJM設計。是綜合考慮了蘇州市標和該建筑在金雞湖上整體觀感兩個因素,按照蘇州水門的概念融入現代元素。
《21世紀》:工商資料顯示,東方之門的項目公司蘇州乾寧在2003年就已成立,9年過去了,目前東方之門還沒有完工,工期是否被拖延了,原因是什麼?
楊休:其實從東方之門設計方案到最后通過國家建設部組織的專家組審批,就花了近三年時間,對於這座建筑面積46萬多平米的超高層來說,要計算驗証,做風洞、地震試驗,花這些時間是很正常的。
好不容易等到方案全部批准,項目又遇到了蘇州地鐵1號線尚未批准的問題。東方之門共有地下五層,當時地基挖了30多米,而設計中的地鐵隧道將會從東方之門的深基坑中穿過,由於地鐵對沉降的標准十分嚴格,我們隻能停工等待地鐵項目的批復。
到2007年,我們感覺不能再等了,於是主動聯系地鐵部門,要求由我們墊資,按照他們的圖紙要求幫助其建造穿過東方之門的那200米左右地鐵站台,這樣的話,如果最后地鐵建設沒有被批准,我們也都已准備把這段站台當成旅游景點,還好最終地鐵項目在我們已經建設了部分地鐵站台的時候批下來了。
東方之門在建造期間還遇到過鋼結構構件短缺的問題。我們當時與寶鋼鋼構簽署了特種鋼構件的供應合同,但他們為了保証其它重要建設項目,導致對我們幾次出現斷供鋼材,工期甚至一度因此停滯了近兩個月。
“我從來不缺錢”
《21世紀》:蘇州乾寧的工商資料還顯示,公司在成立后的股東進出相當頻繁,對於東方之門這麼大的項目來說,成立時1個億的注冊資金也顯得過少,在這個項目運作過程中,是否出現過資金緊張?
楊休:我可以說,蘇州乾寧的資金現在很充足。從成立開始,這個公司從來沒有缺過錢。江蘇銀行是公司唯一的貸款銀行,公司的賬面上存款始終都比貸款要多。
蘇州乾寧在成立時的注冊資本金是1個億,有人質疑這點注冊資本金怎麼能撬動這麼大的項目?實際上在當時,我們拿方案去競拍土地是需要一個公司作為載體的,所以我們就注冊了蘇州乾寧,當時我們不能確定公司最終能否中標,所以在注冊時僅注冊了1個億。
順利拿地后,我們也按計劃實行
目進展幾次擴增了注冊資本金。至於乾寧在成立后不久,就出現股東變更的情況,其實股東都是我的朋友,入股后不久他們有人覺得這個項目周期太漫長,他們更想做周期短的項目,所以后來有人退出了,而我又不希望陌生的外部資本太多地注入乾寧導致我對公司失去控制權,於是股東的變動基本上都是在我個人、我控制的公司和朋友公司間進行。
東方之門項目的體量太大,我找朋友和同行入股也是出於互相間有個商量和監督的考慮。此前我也沒有建設超大型建筑的經驗,因此確實需要同行的支持和經驗,因此我拿出蘇州乾寧20%的股份找了朋友和同行入股。
蘇州的東方之門僅僅是開始。未來我還想再建造四個東方之門,分別在南京或常州、北京、上海和香港。如果能完成,這將是我在房地產領域的句號。
《21世紀》:再造四個東方之門,錢從哪來?
楊休:沒有錢我是不會做事的。1986年開始,我在教書的同時也兼職做過生意,從搞軟件開發直到現在造東方之門,這中間基本沒有遇到很大風險,而跟我同時起步的人中,99%辦的企業都倒閉了,這並不是說我的能力比別人更強,而是我做事還算穩當,比較保守。我做了20多年房地產,經歷了幾輪周期起伏,我做的項目至今沒有出現過爛尾樓。
《21世紀》:在南大110周年校慶上,你向學校捐款4億,被輿論高度關注。而這筆巨額捐款是否會對你投資東方之門造成影響?
楊休:這筆捐款其實是早就與南大談好的。4個億中,有1億是籌建博物館的錢,剩余3億是籌備南大工學院的資金,所以在110周年校慶上只是兌現以前的承諾而已。實際上現在我的人事檔案和關系都還在南大,反而做生意是我的副業。我一年從南大可以領10多萬工資,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
“回報比較可靠的是買書畫”
《21世紀》:按照東方之門的設計,未來在樓層中有不少顯示你個人趣味的區域,比如你的博物館也將坐落其中?
楊休:我一直搞收藏,而我在南京的長風堂博物館面積較小,不少藏品無法在那裡展出,所以在東方之門裡設計了我新的個人博物館,用來展出文物和藏品。另外在東方之門5樓還有一條文化街,未來將隻經營高端真品古董。
整個東方之門,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我們的自留物業,包括商場和酒店等都由我們運營,隻有部分商品房對外出售。
《21世紀》:你下海經商22年,但在這次事件出來之前,一直不太知名,一些公眾對你的來歷和資質背景感到好奇,甚至表示懷疑。
楊休:我是1990年從南京大學教學崗位上辭職下海的,由於當時政策不允許個人注冊公司,隻能以個體戶的形式經營,所以我花16.7萬買了一家集體企業,這才曲線成立了公司。這家公司在起步時主要依靠高科技產品發展。
后來我開始經營房地產和藝術品收藏。我從小學畫畫,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投資回報比較可靠的就是買書畫,這行現在每年至少有20%-30%左右的回報率。現在我的所有收藏品估計至少在50億,而我在這塊的投資則是20多億。很多人知道我收藏了很多陸儼少的畫,他的作品《杜甫詩意百開冊頁》,我在2004年花了6930萬購入,而現在有人願意花5個億買下這套作品。
除了金剛石膜和數控機床等高端產品,現在我旗下的其它高科技企業目前大部分都已經轉讓給了合作伙伴。我在西安美院和南大目前都要教書,在南大我還招了文物鑒定本科生,但在高科技企業中科研項目研發,以前幾乎都是我在主導,需要耗費太多精力,現在隻能轉讓。
目前文化產業和商業地產是我的兩大業務。文化產業除了博物館外,我還有兩家拍賣公司、一家出版社和一個培訓中心,這些是構成我的長風文化產業集團的主要公司。這些公司中,現在真正獲利的是拍賣業務,而其它業務都需要靠錢養著。
其實我一直以來並不缺錢,如果當時不選擇下海經商,而是在大學教書並繼續畫畫,到現在應該也能積累不少財富。(來源:《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