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漢語

菲律賓華教中心副主席:應借祖籍國促華教發展

2012年11月05日10: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南寧11月2日電 (林浩)菲律賓華文學校如何走出當前的辦學困境,發展成現代化學校?菲律賓華教中心副主席黃端銘認為,這些學校須主動和中國聯系,利用祖籍國的資源和優勢促進發展,使中華文化在菲律賓華裔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傳承。

黃端銘近日訪問廣西,奔波於南寧、桂林等地洽談合作,在此期間他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採訪。據他介紹,菲律賓華文學校多由華人社團自發捐資創建,目前全國共有170多所,在校生8萬多人。由於新生代華裔祖籍國觀念逐漸淡化,這些華校的生存發展正遭遇危機,一些學校因師資和管理層短缺,面臨停辦風險。

“菲華校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短缺和教師非專業化,隨著老一輩華文教師的退休,到2015年華文教師的缺口將達1000多名﹔在職教師中,近90%的老師畢業於非師范類專業,課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証。”黃端銘說:“現在從事華教工作的青年人不多,華文教師數量短缺的情況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黃端銘表示,華校是老一輩菲律賓華人的心血,不能簡單放棄,加強與祖籍國的合作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他說,菲律賓華教中心當前正通過“輸血計劃”和“造血計劃”緩解師資荒問題,2012年,該中心從中國引進了196名外派教師和358名漢語志願者﹔在“造血計劃”中,從2004年起,中心已輸送125名高中畢業生到中國大學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已有48名學生回國教書。黃端銘認為,“造血計劃”培養的老師專業性和穩定性強,在課堂上都有很好的表現,是治本之策。

為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菲華教中心還與中國國務院僑辦合作實施了“教師專業化方案”和“課堂督導方案”,目前有100名菲律賓在職華文教師在廣州暨南大學接受函授,他們將於2013年回國續教。

當前,菲律賓還在探索通過與中國知名大學合作的方式建設華文學校。2009年,菲律賓華教中心與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在密三密斯光華中學進行了合作辦學的試點。3年來,這所華文學校已走出原先生源短缺、管理混亂的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黃端銘表示,合作辦學能使華校共享祖籍國大學的師資和管理資源,快速成長,光華中學的試點成功為其它華校樹立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推廣。

祖籍福建南安的黃端銘,是生於菲律賓的第二代華人。從小在華文學校長大的黃端銘對中華文化有深厚感情。談及西方文化對菲律賓華裔青少年的影響,他感到擔憂,“我們不能去責怪這些孩子,隻能做更多工作,華校應組織學生多回祖籍國看看,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現狀,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責任編輯:孟穎)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