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國內|國際|台灣|港澳|華人|評論|留學|創投|娛樂|文史|書畫|旅游|視頻|漢語|地方|論壇
海外網>>華人

探親老人多煩憂

2012年11月02日18:56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隨著美國對中國簽証政策放寬,近兩年有越來越多人持旅游探親簽証(B1/B2)赴美,一方面是探望在美工作或學習的兒女,另一方面也可以環美旅行,簽証有效期一年,入境后可停留半年。這看似兩全其美的事卻也讓很多家長“頭痛”,因為每天除了為兒女做一日三餐,在他們下班或放學后聊聊天,剩下的時間可謂度日如年。

家住聖蓋博的高媽媽自女兒去年生了小孩開始就呆在美國,每天的生活除了帶小孩外就是煮飯,很乏味。她表示,英語一句不會說,也聽不懂,隻能等周末女兒和女婿放假時帶她出去走走。“要不是為了幫他們帶小孩,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我真是不願意在這裡呆下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家住新澤西州的賀太太去年底赴美幫女兒照顧第二個孩子,但沒過兩個月便回國了。她說,“美國的空氣、食物、小區公園都很好,但不會英語也不會開車的日子太無聊,要是呆半年我要瘋了。”在小區散步時遇到的美國人跟她打招呼,她不會說英語隻能微笑響應,最后尷尬地離開。最近女兒又勸她赴美,她表示很“頭痛”,去了要面對美國乏味的生活,不去又擔心女兒照顧不好兩個孩子。

家住阿罕布拉的張媽媽今年4月第二次赴美,女兒已經研究生畢業開始工作,與其他赴美探親的家長不同,她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早上7時不到就踩自行車到阿市公園與那裡的華人一起打網球,結束后再加入跳健美操的活動並結交了一些同齡華人朋友。她還研究洛杉磯的公交車系統,每天搭公交車到大華和其它超市買菜。如果去華人區以外的地方,出門前在網絡上查詢相關信息,然后讓女兒在紙上用英文寫一些常用語句,如果有需要就把紙拿出來給別人看。“美國的生活比中國乏味,女兒工作又忙又累,不想給她增加負擔,但我要自我調整,讓生活充實豐富,不能與社會脫軌。”她還幫助剛到美國、來自大連的夫婦,帶他們到Ross然后送他們坐公交車回家。她表示與其他華人較少的州相比,加州的生活已經很豐富了。她在維吉尼亞州的朋友每天都在網上抱怨,因不敢坐公交車、不敢到超市買菜,做任何事情都受語言限制,也見不到華人面孔,日子太難過了。

另一位王媽媽數月前到亞特蘭大探望正在讀博士的兒子,剛抵美的一個月覺得很新鮮,每天都過得充實。但一個月后就覺得日子乏味,現在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等兒子回來帶她去超市,原本計劃待足半年的她,已計劃買回國的機票了。她表示,美國雖好但不是老年人的“樂園”。

對於大多數赴美探親的人來說,不懂英語也不會開車的日子很難過,張媽媽建議大家:通過網絡和閱讀當地的中文報紙獲得信息,大膽參加一些華人組織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

(責任編輯:孟穎)

相關新聞 >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視頻 >

  • 海外網宣傳片海外網宣傳片
  • 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型文獻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