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賞月觀星
在位於台北市東邊的宜蘭縣農村,我曾參觀一棟屋主自己設計的“個性住宅”,印象十分深刻。
這是一棟獨立的建筑,樓高三層,外觀看不到任何鋼筋水泥的痕跡 ,隻見部分木料和玻璃。左邊是一個車庫,按下電動按鈕,庫門打開 ,我們停好車。
主人將兩條護院犬拴好后,才允許我們進去。開門的是兩位老人, 這棟房子是他們的兒子設計的,“地皮是自家買的,盡管讓他發揮想 像。”
穿過一道水聲潺潺的通道,來到了后院,老人按動按鈕,木質地板開始向一端滑動,原來這是一處家庭游泳池,伴隨嘩嘩的水流聲,泳 池開始注水。
雖然外面天氣很熱,我們坐在客廳裡卻並不悶熱,“屋子不用裝空調,全靠太陽光照形成的溫差,讓自然空氣循環流動,最終形成空調 效果。”
老人帶我們順著木質樓梯來到二樓平台,這裡露天擺了一排座椅, 可以喝咖啡、品茶。更讓我驚奇的是,位於二樓的主臥室,開了個巨 型的平頂“天窗”,藍天白雲彷佛“嵌”在頭頂。光線透過玻璃直射 下來。可以想象,透過鋼化玻璃天花,躺在床上,可以數星星看月亮 ,下雨時還可以看到雨珠在玻璃上滾動。人與自然如此親近,多麼浪 漫美妙的構思!
玻璃上方還設了一個機關,不想看天或遇到下大雨,按鈕一碰,一道活動的房頂很快移罩到玻璃上方,又是一個溫馨的臥室。臥室主人 真是會享受。老人說,兒子和兒媳都到上海看世博去了,他們要是在 家會跟你介紹得更仔細。“兒子自己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在家裡接的 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站在二樓平頂陽台四顧,隻見周邊是半荒棄的稻田和菜園,一棟棟兩三層高的灰白別墅棋布於阡陌之間,安靜的宜蘭平原有一種別樣風 情的田園之美。
發光雨傘安全性增
熊瀛鬆先生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的台北人。有一天,他忽然打電話過 來說,兒子發明了一個能發光的雨傘,很特別,想請您來看看。我如約趕到台北國際會展中心,原來,這裡正在舉辦“2010台北國際發明展”。在各式稀奇古怪的創新發明展位之間,我找到了熊先生的展位 。
熊先生是台灣老兵的第二代,他說,參展的是兒子留學歸來后,取得專利權的一項創新產品。
熊先生展示的這個發明其實一種特殊材料制成的“發光太陽傘”。其關鍵在傘杆部位,如果在夜間或能見度不好的霧雨天氣,非常有實用價值。一方面可以適度照明,老人和殘疾人還可以用來做手杖用。 台灣城市的摩托車特別多,此項發明,能提示駕駛者識別行人,從而大大增加行人的安全性。
我在台灣駐點期間,曾採訪多項創新發明展覽,並到著名的新竹科技園區參觀了解,也曾應台灣朋友邀請,觀看民間創新成果展示。總的感覺是,無論是自然科技領域還是在人文社科領域,台灣人、尤其是台灣年輕人非常富於幻想,而實際上,在他們思維激蕩的背后,是一種掩飾不住的創業沖動和對財富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