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一國兩制”譜新篇(奮進·十年)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  王光亞

2012年10月25日10: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  王光亞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為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推動“一國兩制”實踐不斷深化。

  香港回歸祖國后不久就接連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和非典疫情的沖擊,經濟一度陷入低谷﹔澳門在回歸祖國之前經歷了連續4年的經濟負增長,振興經濟成為回歸之后的當務之急。根據形勢的發展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需要,中央政府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及時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香港、澳門走出困境,實現經濟復蘇,並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合作,促進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內地與香港、澳門分別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不斷促進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加強內地與港澳合作,建立了粵港、粵澳、京港、滬港和泛珠三角9省區等合作機制,拓寬港澳發展空間,發揮港澳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帶領港澳社會各界砥礪奮進、頑強拼搏、克服困難、再創佳績。201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較回歸前的1996年增長54%,其中2004年至2011年8年間的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兩倍,人均GDP也升到3.4萬美元的歷史新高。澳門經濟實現了連年增長的良好勢頭,年均增長率達12.5%。2011年澳門GDP較2000年翻了兩番多,人均GDP逾6.6萬美元,位居亞洲前茅。與此同時,內地與港澳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已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格局。

(責任編輯:劉凌)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