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10: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當然,在國家負責管理與香港有關的外交事務的同時,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作為進出內地的門戶和一個發達的國際性都市,擁有廣泛的國際人脈,也在“經濟外交”、“公共外交”以及“人文外交”等不同層面為國家整體外交作出了獨特貢獻。
“一國兩制”為澳門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澳門特區政府以中央政府的支持為后盾,奉行“遠交近融”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政策,在不斷推進與內地和近鄰地區融合的同時,積極擴展與其它國家、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回歸之前,葡萄牙管治下的澳門在國際上鮮為人知﹔回歸以后,伴隨著祖國走向強盛,澳門特區作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之典范,其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示范效應日益顯現。
澳門特區政府積極參加各項國際組織的活動,特區主要官員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或單獨代表中國澳門,出席了許多國際性及地區性的重大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婦女問題特別大會,世界旅游、貿易、海關、衛生組織會議,以及國際電訊聯盟、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性和地區性組織的活動。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幾個世紀以來澳門一直是中國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的貨物集散地之一。澳門迄今已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穩定的經貿關系,是約30個國際經濟組織的成員,有160多項國際公約或多邊條約適用於澳門。截至目前,同意給予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証或落地簽証待遇的國家和地區已增至103個﹔給予特區旅行証免簽証待遇的國家共有9個。
澳門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維特說,澳門的確很小,但“一國兩制”賦予了澳門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澳門定位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更為澳門發揮自身優勢、開拓新的經濟增長極、進而融入中國和平發展歷史進程提供了扎實的著力點。梁維特解釋道,澳門與葡語國家有著400多年的交往史,不僅具有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澳門回歸祖國后實行“一國兩制”方針的確定,使澳門特區保持原有的法律體系不變。而澳門源於葡萄牙的法律體系與現在歐盟的法律體系基本相同,於是,在中國與歐盟國家的各種交往中,澳門在內地與歐盟兩個不同法律體系間的橋梁和平台作用就凸顯出來。
澳門回歸后,澳門與葡語國家的關系發展順利,並且在促進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獨特而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從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以澳門為紐帶,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澳門的國際知名度也日益提高。2002年到2010年的8年間,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總額從60.52億美元增長到914.23億美元,增長14倍,年均增長40%,佔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升至3%,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快速增長勢頭由此可見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