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港媒:十八大將對香港產生積極深遠影響【2】

2012年10月24日17:00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過去10年“一國兩制”實踐不斷深入發展

中共十六大以來的10年,也是“一國兩制”實踐不斷深入發展,香港與祖國休戚相關、命運與共關系愈加密切的10年。

2003年香港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和沙士疫症蹂躪,經濟陷入谷底,社會上人心惶惶,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就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刻,中央宣佈實施CEPA和個人游措施,為香港經濟帶來了人氣,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為國際社會在短期內恢復對香港的信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緊接著,中央推出一系列“挺港”措施,包括開放人民幣業務、讓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推動粵港合作和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加快跨境大型基建項目興建、“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36條惠港政策等。中央一系列舉措,不但幫助香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危機,還幫助香港確立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香港把握住“中國機遇”,促進兩地經濟融合,互補雙贏。

中共十六大以來,將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列為中共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2006年7月,胡錦濤主席出席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重視和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內地同香港、澳門的交流合作。”過去10年,中央還多次表示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提高管治水平的堅決支持和殷切期待,多次提出要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以及強調“堅決反對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對香港高瞻遠矚的政策思路,不僅顯示在中央加大了在經濟上“挺港”的力度,而且顯示在從各方面推動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的關系,推動香港同內地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港人應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關系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穩步上升,“十八大”肯定將為香港帶來嶄新動力和積極深遠的影響。早在2009年,《紐約時報》就載文提出:“西方最好還是研究一下中國掘起背后的理念。”10年來,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以人為本、創新型國家、新農村建設、執政能力、生態文明、社會建設、文化強國、和諧世界……一個個關鍵詞載入中國發展大詞典,成為中國轉型10年的思想坐標,成為中國發展10年的動力之源。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在未來10年肯定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海峽兩岸關系進入良性互動新階段,連台灣民進黨元老謝長廷到訪大陸也提出了比較接近“九二共識”的“一中兩憲”概念,顯示台灣民進黨對大陸的認識也在改變。

(責任編輯:李文慧)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