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7日10:16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字號:
![]() |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 |
隨著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新加坡、倫敦等一些城市對打造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顯示出極大興趣。業內人士同時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並不平坦,需要中國進行配套的金融改革。
9月25日,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了最新人民幣追蹤報告。報告顯示,人民幣使用量在全球貨幣中繼續上升,8月份人民幣使用量在全球貨幣中的比重已達到0.53%(上月為0.45%),排名升至第十四位,較上月上升一位。
根據SWIFT的報告,2009年初基本處於空白的人民幣結算貿易到今年7月已經佔我國貿易總額的近10%。已經有31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支付採用率達到10%以上,其中,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採用率接近40%,新加坡超過30%。
跨國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好處多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的更多具體政策依然要等待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實施,但目前已經推出的政策依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使用人民幣作為與中國貿易的計價和結算貨幣。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宜家亞洲區財務經理勞伊·拉伊表示:“我們希望在全球所有地區業務部門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時全部使用當地貨幣,這一目標在中國剛剛得以實現。”
這麼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規避外匯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縮短款項支付時間。此前中國企業同海外的貿易主要以美元計價支付。根據相關外匯監管政策,整個支付可能耗時數周。在此過程中,交易雙方需要承擔外匯波動的風險,同時還要支付通兌美元的費用。從事外貿的香港怡和迅達集團董事黎定基認為:“如果中國供應商能夠收到以人民幣計價的貨款,那麼他們應該能給出比美元計價更優惠的價格。”根據德意志銀行估計,這個優惠可達4%—5%。
人民幣離岸中心從香港擴至台灣
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貨幣無法完全自由兌換促進了離岸市場的繁榮,而離岸市場人民幣結算、清算及人民幣產品交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自2004年中國香港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以來,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作用越來越強。SWIFT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同香港之間的人民幣支付佔人民幣支付總額的20%。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價格甚至成為全球人民幣離岸價格的風向標。2011年,通過香港進行的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規模已達到1.9萬億元。
而中國台灣自今年8月同中國人民銀行簽署貨幣清算備忘錄后,台灣的人民幣支付數量也出現大幅增長,佔台灣同大陸和香港交易總支付的24%,而今年年初時僅為9%。SWIFT人民幣國際化項目總裁麗薩·奧康納甚至認為,台灣將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此外,新加坡、倫敦也表示出極大興趣。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今年4月就宣布,計劃將倫敦打造成西方主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以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