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德國漢諾威華人:期待為中德文化交流盡一份力 

2012年04月26日10: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法國歐洲時報網編譯報道,4月22日晚,2012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幕式舉行。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德國社會對中國的興趣越來越大,在德華僑華人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文章講述了3名從事不同職業的華人生活。

廚師:陳堂(音譯)

德國籍華裔,40年前出生於北京,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1973年,12歲的他隨父母來到德國。陳堂的奶奶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為追隨愛情隻身前往遙遠的東方中國,隨后在北京大學日耳曼語系授課,因為奶奶的緣故陳堂在雙語環境下成長。“我始終游走於兩種文化之間。”陳堂說道。陳堂的母親在漢諾威市經營一家正宗的中國餐館“北京烤鴨”。特殊的經歷使他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兩國文化差異。比如,他認為跟中國人相比德國人的家庭觀念顯得尤為淡薄。

私人老板:夏柏蘭(音譯)

15年前跟隨丈夫來到德國,如今47歲的她很滿意在漢諾威的生活,她告訴記者,她愛這個城市,生活在這裡很幸福。夏柏蘭是中德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她服務於中國館,隨后她在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就職,主要工作負責陪同中國代表團。此前的工作也為她日后創辦公司打下了牢固的根基,2004年她創辦了德蘭國際商貿旅游服務公司,公司業務主要為中國訪歐進行商務交流、考察、培訓提供全套服務。

留學生孔繁杰(音譯)

來自於中國南京,2008年來到德國,就讀於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電子工程研究生課程,28歲的他期待著能為中德交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是德國漢諾威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顧問,他介紹:“我們的任務是通過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把中國學人和華人團結到一起﹔我們的心願是通過我們的努力,盡量解決廣大學子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守望相助﹔並成為漢諾威中國學人與德國當地社會各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在當地弘揚中國文化,做好人文外交。”

談到漢諾威這個第二故鄉,他講述了許多這個城市吸引他的元素,比如這裡的啤酒、公園等。他告訴記者,畢業后的去留問題他還沒有做過多的打算,但希望今后的工作仍然可以涉及中德兩方面業務。(戴玥編譯)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