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作为象征中越友谊的标志性建筑——越中友谊宫在越南首都河内竣工落成。
越中友谊宫坐落在日新月异的河内新开发区,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助越南的成套项目,用地面积约3.3公顷,建筑面积13,966平方米,高度28.6米。越中友谊宫由中国商务部和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代表两国政府组织实施,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沈阳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为越中友谊宫精心设计制作了三幅大型壁画。友谊宫投入使用后将作为重要庆典、外事礼仪接待、友好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大型文艺演出、会议、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举办场所。
高规格打造的越南首都新地标
越中友谊宫位于越南首都河内市新区的中心地带,建成后将成为河内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越中友谊宫项目立项以来,一直受到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分别先后于2015年11月、2017年1月和5月三次写入《中越联合公报(声明)》。
中国领导人在越南期间视察项目,明确指示要将越中友谊宫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地建成代表越中友谊的标志性建筑,建成示范工程、友谊工程,建成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学习交流、友好互动的大平台,并强调中国专家组要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技术建设一流的工程,要求建设方云南建投集团为党和国家、越南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鼓励云南建投集团以本项目为契机打响云南企业的海外品牌。
项目建设期间,中国商务部、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云南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多次亲临项目现场指导工作。越南建设部、越南国家建筑院等领导先后多次亲赴项目指导,并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云南建投集团认真贯彻商务部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模型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新材料,贯彻绿色环保施工理念,项目荣获第五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地,是云南建投集团在越南的样板工程,被商务部委派的竣工验收专家评定为优良工程。
高标准建设的丰碑工程
越中友谊宫主建筑外墙为砖红色,外环廊为瓷白色,主体建筑呈方形,总高28.6米;外环廊呈圆形,直径120米,高14.35米。友谊宫分为A、B、C三个部分,中部A区为主会堂区,以文艺演出为主兼顾会议,包括舞台、后台、1500座观众厅、前厅展览及相关附属用房。西侧B区为会议办公区,包括多功能厅、会议室、休息及办公、附属用房等。东侧C区为俱乐部活动区,包括贵宾室、茶室、中医理疗室、活动室、图书室、附属用房等。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设方,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建设。开工伊始,即组建由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山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整合集团优势资源,组建精干的项目管理团队,抽调优秀专业的施工队伍,迅速组织到友谊宫项目。
观众大厅是友谊宫最核心的区域,从升降舞台底板一直到舞台屋面有高达34米的净空距离,中间没有任何结构层,屋面施工所使用的模板支撑体系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为了确保安全可控,施工技术组采用高大模板支撑架远程监控技术,在浇筑屋面梁、板混凝土时,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感应装置,全程实时监控支撑架位移、倾角等变形量,防止施工荷载产生变形、失稳,确保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
钢结构在实现大跨度空间工程中具有“高、大、轻”等独特优势,是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建设的重要途径。友谊宫项目大空间和大跨度的复杂几何空间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构造复杂,其技术难度和管理组织难度都高于同类常规项目。检修马道及葡萄架安装是项目钢结构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检修马道主要用于灯具吊挂及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葡萄架主要用于剧场工作层及检修层人员行走及操作。由于受室内施工场地限制,施工过程中吊车、货车等机械设备无法使用,为了克服吊装难题,在钢结构加工平台内下料、制作、喷涂完成底漆后,以散件运输至升降舞台安装位置后,地面组装成榀后进行整体吊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一榀榀组装件缓缓上升、就位,安装井然有序、落落大方,之前所有的吊装难题都成为了“浮云”。施工技术组充分发挥了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运用创造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将困难各个击破,实现了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真正体现了建筑美学的设计理念。
中国专家组不畏艰难,大力弘扬植根海外的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以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倾力打造一项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丰碑工程。
节能环保的绿色工程
友谊宫在平面上形成了主会堂区、会议办公区、俱乐部活动区三大区域,各分区具备独立开放与使用的条件,既方便管理又节约能耗。基于工程的高起点与高定位,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且充分考虑了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及先进施工技术水平。其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屋面太阳能发电及储能利用系统是该项目节能环保的一大亮点。积极应用雨水回收利用新技术,经过回收的雨水用于室外景观水池补水和绿化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大大缓解了越南当地市政供水的巨大压力,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友谊宫室内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的是先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用生物技术和新型的弹性立体填料技术,确保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全面达标排放,进一步贯彻了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登上友谊宫顶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单晶硅太阳能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仿佛一群等待检阅的士兵,采用光伏发电和蓄电技术,为室外景观提供照明供电,有效节约了电力能源。将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带入越南河内建筑行业,使之成为河内绿色施工的标杆工程。
在2017年10月28日下午的项目竣工验收末次会议上,越中友谊宫项目被评为商务部优良,验收组对越中友谊宫项目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屋面太阳能发电及储能利用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三个系统是本援建项目推广绿色理念,宣传我国环保绿色意识和形象的重要内容。
中越友谊的美好象征
整个建筑外圆内方、呈莲花造型。圆环象征和谐、团结与圆满,体现中越两国人民对团结的向往;莲花是越南的国花,运用在建筑立面和室内空间,寓意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友谊长存。
当前,中越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友好合作前景广阔。
秉持“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越中友谊宫的建设过程就是中越双方友好合作的过程,友谊宫的建成凝聚了中越两国参建人员的汗水和智慧,也是双方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过程。三年多来,中越双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交流、施工技术交流、项目管理经验交流和文化交流,密切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圆满完成了友谊宫的建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责编: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