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里装着制氧机,茶几上放着“红景天”,走进吴万军和张敏的家,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高原反应”很强烈。
“我们的家乡海拔只有1000多米,香格里拉的海拔是3300米,几乎有三倍之多,来了快10年了,还是没完全适应下来。” 吴万军的家乡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因中国科学卫星十号在此回仓而被世人熟知。这个自幼生长在草原的“蒙古大汉”完全没有“彪悍”的气质,鼻梁上架着眼镜,头发短而精干。
张敏和吴万军是同学,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相约上了同一所大学,吴万军2007年毕业后在广东台山的一家发电企业找了份发电运行的工作,张敏就选择到广东东莞实习。
“当时我们公司对外地人员比较照顾,丈夫工作,妻子哪怕做家庭妇女每月也能领2000元生活补贴。”吴万军觉得“条件挺不错”,希望张敏实习后找个工作留下来。
“实习的时候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好,我对这里的饮食也有些不适应,要在这里扎下根,我不太情愿。”张敏说,有一次她在火车站遇到了骗子,损失了一些财物,原来就没有多少的好感更是打了折扣。遇上了冏事后,她干脆向吴万军摊牌:分开一段时间,各自追梦。
“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吴万军说,张敏一路向西,跨越2000多公里去到了香格里拉,他隐隐的感觉到,自己会步后尘。
“香格里拉一直是我心里的一片圣域,在被云南电网公司招录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跟着心走。”张敏说,父母和吴万军的劝阻让她有些动摇,入职前她专门去考察了一趟。从昆明到大理、丽江,与内蒙草原截然不同的风景让她惊喜不断。进入香格里拉后,当大巴车穿过一段雨雾进入“小中甸”时,她呆住了。蓝天、白云、平坦辽阔的草甸和成群的牛羊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色,如同故乡的草原。“我当时就感觉到,这里将会是我的家。”
除了美景,更让张敏下定信心的是周围人的坦诚和热情,“招聘结束后,带队的书记在昆明请我们吃了一顿大餐,回香格里拉的路上,他一路讲解香格里拉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我从没感受过这样的盛情,还一度担心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张敏说,来到迪庆供电局那天恰好是3月8日,她直接被送去参加供电局举办的联欢活动,又唱又跳,兴奋得不能自持。在随后的日子里,局领导、同事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她深切感受到了供电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她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吴万军。
“当时以为她去一趟后就会回来,想不到半年过后把我也忽悠过去了。” 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吴万军踏上了迪庆高原,和张敏描述的完全一样,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而在经历了久别重逢后,吴万军和张敏也坚定了信念:必须在一起。他们的决定得到了迪庆供电局领导、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吴万军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加入了迪庆供电局。
“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论收入,原先那份工作更高些,论条件,迪庆也没法和广东比,但这里最吸引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很暖。”吴万军说,就连结婚、买房子这些私事,供电局的领导、同事都忙里忙外、联系介绍,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氛围中,吴万军和张敏工作起来全情投入,很快就干出了成绩。号称“走遍迪庆山山水水,比迪庆人还了解迪庆”的吴万军成为了规划建设部农网规划专责,现在被评为迪庆供电局电网技术专家,张敏成为了迪庆供电局调度中心继电保护组组长,就连张敏的弟弟张智也在姐姐的动员下来到了香格里拉,干起了变电运行工作,因表现优异成为迪庆供电局变管所自动化组组长。
“工作成绩得到肯定,又生活在这样的‘仙境’里,很满足。” 现在吴万军一家已成为真正的藏区人,“香格里拉什么都好,人特别淳朴,生活在这里,感受到的满满都是温暖,在这里生活除了缺氧,啥都不缺。”(殷浩钦)
责编: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