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这笔功劳要记给电力”

2017-09-20 10:44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3 村民使用电动粉碎机打玉米 李俊.jpg

 村民使用电动粉碎机打玉米  李俊

纳古村格茸此里家的小院干净整洁,梨树下的木桌上摆满了苹果、核桃、蜂蜜和自酿的葡萄酒,他和老伴衣着光鲜、喜气洋洋。“是要过什么节吗?”听到记者的疑问,他哈哈大笑起来,“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是过节。”

格茸此里的家在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纳古村,澜沧江从村边穿流而过,村外大路通达,村内小路硬化,记者走进村眼前一亮:家家户户屋顶都飘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当然要感恩共产党。”格茸此里说,党和政府帮我们修了路、接了水、通了电,让我们有活干,有钱赚,有这么好的政策扶持,我们的生活当然越来越有奔头。

两层小楼宽敞明亮,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圈里养着牛和猪,坠弯的枝头挂满了石榴和梨子,格茸此里高兴地带着记者四处看,他认为,村民富起来,生活好起来,电力功不可没。

2009年以前,纳古村没有硬化道路,没有自来水,村边小电站每晚仅8时—10时供电,由于电压不稳,电饭煲连饭也煮不熟,村民买的电器要么被烧坏,要么被闲置。通电前,当地百姓有柴火烧饭取暖的传统习惯,长期砍伐后山秃了,塌方滑坡时有发生。村里85岁的老人此里都吉说,他大半辈子只做两件事,要么早上听着鸡叫上山砍柴,天黑了才能回来;要么下地种青稞,劳劳碌碌却只能勉强解决全家温饱。他说,全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日子苦,留不住人。

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格茸此里对此很无奈。让他没想到的是,在2009年南方电网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后,这个困局迎刃而解。村里立起新电杆,电线拉进家舍中,电力又足又稳,家家户户购买了各种电动农机、生活电器,格茸此里到县城买回了电饭煲、电磁炉,又快又香地做好了饭菜,转身就把砍柴刀扔到了门后,从此不再上山砍柴。院门旁的一堆柴木上结满蜘蛛网,格茸此里说,这是几年前砍的柴,现在用不上了。

“以前收割了麦子要脱粒,靠人拿着大排子打,几天下来腰酸背痛,现在用电脱粒机,一天就打完。” 格茸此里过去尤其怕到乡里磨麦子、碾玉米,人背驴驮走上十几公里的山路不说,到了还要排队,半个月才能加工完,十分不方便。他打开院里的电动粉碎机,舀了一瓢玉米粒倒进去,玉米粉就顺着出口刷刷的落下来。“电压稳了,大家买来各种电动农机,工作起来既轻松又稳定,还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通路通水通电,佛山乡开始大力发展农副产业,格茸此里和村民种起了葡萄,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让这里的葡萄产量大、品质优,村民的收入开始增加。“现在每户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以上,做得好的能到5万元,村民真正富起来了。”格茸此里说,当地特殊的补贴政策让电费仅0.3元/千瓦时,村民家里即便电器扎堆,每月电费也仅百余元,只相当于在当地打工一天的收入,用电没给村民带来经济负担,反而节省了各种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现在家家户户都配齐了全部家用电器,连最传统的打酥油茶的舂桶也换成了电动酥油机,生活比以前便利多了。

尤其让格茸此里高兴的是,以电代柴的便捷性让村民不再上山砍柴,山慢慢又绿了回来,“现在砍树多,以后花100倍的钱也未必补得回来。”格茸此里说,保护环境这笔功劳要记给电力。(殷浩钦)

责编:朱峰

关键词:云南,外宣,砥砺奋进,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