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迈向经济发展新境界

2017-08-21 11:41来源:玉溪日报 分享:
字号:

 金秋,玉溪大地各经济建设战场纷纷传来利好消息:落户玉溪高新区九龙片区的华为西南大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玉溪信息产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武易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结束了易门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位于红塔工业园区观音山片区的通力现代物流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启动运营,玉溪现代物流产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丰厚的收获来自辛勤的耕耘。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地以“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要求引领各项工作,立足市情,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支柱产业单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不利因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描画玉溪跨越发展新蓝图,激发出跨越发展内生动力,玉溪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为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幸福魅力之城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经济发展连上四级台阶    

近五年,我市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启实施“十三五”规划。我市竭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出稳增长系列“组合拳”,先后组织开展“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和“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GDP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增速;坚决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攻坚战,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非烟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9.4∶62.2∶28.4优化为10.2∶55∶34.8。非烟经济比重由62.7%提高到66.3%;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出台20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和意见,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力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将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30.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玉溪成为幸福指数较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不懈努力奋斗,全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00.2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131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相继跨越了5000、6000、7000、8000美元四级台阶,2016年达8666美元,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省第2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接近西部标准的90%。 

产业突破方兴未艾       
    近五年,我市确立建设“三区一港”的发展定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配合云南中烟实施“两统一、两整合”改革,争取在玉溪成立了合和集团,强力推进卷烟配套产业二次创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了“褚橙”“云菜”等品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庄园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推动矿冶及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玉溪钢铁集团进入国家公告名单,年产400台风力发电机、3000套通信铁塔和通用航空直升机装配制造、LED衬底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以沃森、维和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为重点,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希尔顿酒店等全球旗舰品牌落户玉溪并投入运营,哀牢小镇、抚仙湖特色小镇、富良棚特色小镇等建设初见成效,陶瓷制作、金属制品生产、民族刺绣等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玉之陶”“巧花腰”“孔雀珠宝”等6个品牌入选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二。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推进。玉蒙铁路投入运营,昆玉高铁开通,玉溪进入“高铁时代”,玉磨铁路开工建设;呈澄、石红、武易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晋红、江通等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完成了10件骨干水源工程和341件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39.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新增27座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建成了峨山龙门水电站,华宁磨豆山、元江羊岔街风电场和甘庄光伏电站。
    信息产业抢抓机遇促发展。我市极力推进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宽带中国、宽带乡村和智慧城市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领军企业合作不断深入。华为玉溪云计算数据中心竣工试运营,以此带动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启动运营、亿赞普创新支付卡和东南亚IBS跨境清结算中心项目落户玉溪。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有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卫生、社保、扶贫、组织、宣传、纪检监察、城市服务、公安警务等实施,在推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5577”绘就跨越发展新蓝图
    在2016年9月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为奋力闯出具有玉溪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描绘出新的蓝图,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富市、创新强市、开放兴市、共享和市五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五网”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脱贫攻坚、教育提质惠民、创业促进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保扩面提标、健康养生养老、人口均衡发展七大民生工程,不断开拓跨越发展新境界。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市委、市政府以“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为抓手,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未来五年,我市明确推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成国际大通道和现代物流重要枢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基地,建成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六大目标。并将在今年内,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到2018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建制村道路全部硬化,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GDP达1万美元以上。到2020年,县区GDP均超过1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0%。到2021年,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全市GDP达2000亿元以上。(李智林)

责编:周秋田

关键词:云南,外宣,砥砺奋进,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