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机场
停机坪除雪 倪嘉云摄
二类盲降设备 倪嘉云摄
总服务台为旅客服务 倪嘉云摄
翻阅昆明长水机场航线示意图:一条条红线织就的网络辐射全国,通联世界。以昆明为原点的国际航线日益密集,辐射范围日趋广阔。
从2012年6月28日成功转场以来,5年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民航局高度重视下,长水机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民航强省建设要求,砥砺进取,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
2014年12月18日,昆明长水机场开通我省首条洲际航线——昆明至巴黎航线。同年,昆明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
2016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昆明长水机场由此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机场之后,又一个迈入4000万人次级的机场。
今年6月12日,我省首条直飞东欧的定期洲际航线正式开通,从此昆明至莫斯科无需再中转。
……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五年风雨兼程,五年开拓奋进。立足于百年巫家坝机场的荣光,长水时代的昆明机场让人们惊喜不断。随着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持续攀升,如今,长水机场已成为我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回望 一夜转场华丽变身
将时间回拨到2012年6月27日。这是一个令云南民航业干部职工难以忘怀的夜晚,这个夜里,从昆明巫家坝机场到长水机场的路上灯火通明。一场云南民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搬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云南机场人迎来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不眠之夜。
时钟缓缓滑到6月28日,当日上午6点,身着蓝马褂、白T恤的第一批志愿者到达长水机场,杨雅茹便是其中的一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仍然记忆犹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金色灯光照亮的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如金孔雀般振翅欲飞,气势恢宏。当所有志愿者排好队,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候机楼时,宛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天,杨雅茹被问到最多问题是登机口、餐饮和各休息室的具体位置。她不禁感叹:“新机场真的太大了,有些旅客没有足够的时间登机,幸好机场提供了电瓶车,给旅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我当时想这是国际机场应该具备的设施吧。”
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长水机场航站楼建筑面积达54.83万平方米。为了便于旅客在这如此庞大的建筑内实现便捷的乘机、离港和换乘,长水机场处处彰显了“顾客为尊”的人性化理念。航站楼设值机柜台160个、自助值机柜台80个、登机检票口78个、行李转盘15个、安全检查口42个,确保旅客自动分流,互不干扰;拥有68个近机位,确保大多数旅客不必乘坐摆渡车就可以直接登机;大量自动代步设施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旅客的步行距离,节省了登机时间;航站楼内布置了多处绿化庭院,给旅客以舒适、愉快的感受;机场在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和航站楼之间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在各级相关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奋斗下,从巫家坝到长水,实现一夜转场,华丽变身。2012年,6月28日8时10分,随着东航云南公司MU5939航班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东跑道首航起飞,标志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开启了云南航空发展史新的一页。
数据显示:当日,长水机场进港航班195架次,出港航班156架次,共执行航班351架次。转场运营首日,长水机场运营正常。
时至今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夜转场仍被视为国内民航机场难度最大的一次转场。3次运行模拟演练、60余次转场指挥部会议、数百项风险评估、上万人实地培训……为此,云南机场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看着日新月异的长水,总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让我们觉得所有的艰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昆明机场动力能源部工作人员范鑫说。
破茧 雾雪“大考”考出高效保障能力
从2012年6月转场到2012年底,在长达半年的磨合期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管理者在实际运行中努力找短板,补不足,确保机场高速、平稳运行,以最大的努力延续“一夜转场”的奇迹。然而,作为全国最大单体建筑的运营者,他们也有担心。担心新机场是否能经得起突发事件的考验?是否能在极端恶劣天气环境下应对自如?
正如墨菲定律所说的那样:越是担心发生的事,哪怕概率极小,但最终还是会发生。
2013年1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笼罩长水机场,直接导致440架次航班被迫取消,近2万名旅客正常出行受到影响。由于认识缺位、准备不足,长水机场陷入混乱和瘫痪。犹如一当头棒喝,深深地刺痛了长水人。
对此,长水机场管理层深入反思,查找原因,总结教训。与此同时,机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提高运行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向复杂多变的“老天”宣战,力破发展瓶颈。
对内,云南机场集团和长水机场明确自身责任、细化责任落实,归纳总结出68项职责和任务,并将其落实到人,建立预警机制,规范信息传递程序。机场对全体员工进行专门培训,组织开展多项演练。拓宽航站楼内旅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完善应急物资的储备、发放流程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相继出台。
对外,机场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经过努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给全省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将预案上升为省级应急处置程序。同时加强了与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相关的省市旅游、卫生、电信、公安、应急部门和新闻机构、地方企业的协调联动,共同做好工作,大幅度提高了航班延误应急处置能力。
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使得长水机场在治理航班延误中收效显著。数据显示,尽管受到“1·03”事件影响,但2013年前11个月,昆明长水机场的航班放行正常率达到94.3%,在全国最繁忙的八大机场中名列前茅。
同年12月15日,罕见的大雪覆盖“春城”。再次遭遇极端天气考验的长水机场在处置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这一次,机场及时启动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类信息传递高效、准确,保障机场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机场安全不突破底线,滞留旅客能得到妥善安排。3天的极端天气期间,长水机场取得了“始终正常开放、安全万无一失、没有旅客投诉”的成绩。长水机场干部员工用心为民、真情服务的行动,诠释了“长水精神”的真谛,在行业中重新树立起良好形象。
“经历短暂的阵痛后,年轻的长水机场迅速成长,各项保障指标都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历经风雨洗礼,长水机场发展的底气更足,前进的步伐也更稳。”云南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说。
责编:周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