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落幕!“全球AI+智适应教育峰会”亮点与干货集锦

2018-12-11 17:05:22来源:海外网
字号:

大会次日精彩

全球机器学习教父Mitchell:机器学习和AI将成为智适应学习的驱动式技术

图片6.png

全球公认机器学习教父、CMU计算机学院院长Tom Mitchell在16日上午做了开场演讲。他觉得,教育是老师、学生和电脑三者间的互动,AI智适应经过10年的发展和成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将成为智适应学习的驱动式技术。当我们需要个性化的、基于每个学生的教学战略时,机器应该学习什么?除了环境式的数据,还有身体的传感数据、监测大脑的数据以及算法。监督式学习、多任务处理学习、增强学习都是很有意思的尝试,尤其是增强学习沉淀下来的抽样方法、算法选择、数据选择,对于发展AI + 教育而言是个宝藏,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形态。

机器学习 + 教育的探索方面,对学生的情绪识别是关键技术,其一旦实现,老师可以根据系统每秒钟的反馈,找出哪一名学生需要被指导。此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方向是探索新的教学互动方式,即考虑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来教导模拟学生,过程中会引入教学督导的角色。Tom Mitchell发现,只有AI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实现这种教学。

Tom Mitchell教授与松鼠AI签约,成为松鼠AI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上台宣布了一项重大消息:Tom Mitchell教授在现场与松鼠AI签约,成为松鼠AI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Tom Mitchell教授表示,这个决定也是他个人对松鼠AI的AI技术水平的高度、和对教育理解的深度的认可,以及对核心团队希望通过AI彻底改变教育产业、造福所有孩子的愿景的共鸣。作为和Facebook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 、谷歌云AI/ML首席科学家前/CMU计算机院长Andre Moore比肩的全球人工智能泰斗级人物,Tom Mitchell 教授的加入使松鼠AI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获全球最高级别AI专家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1542597804737548.jpg

栗浩洋谈到:“我们第一次与Tom Mitchell教授见面是在伦敦的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大会AIED,松鼠AI有论文获得大会入选并且受邀作晚宴致辞。大会上,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崔炜博士与Tom Mitchell针对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给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后续几次沟通以后,我专程到CMU,和教授两个小时的约谈最后进行了九个小时,从技术到研发到教育的使命,最终让Mitchell教授下定了决心。”

乂学教育-松鼠AI联合创始人CEO周伟:AI将会成为教育界里面第六次浪潮

乂学教育-松鼠AI联合创始人CEO周伟认为,随着教育+互联网、电脑普及、O2O、内容获客、真人1对1等五个浪潮的逝去,AI将会成为教育界里面第六次浪潮。他觉得,因为只有通过AI技术在教育领域里面的应用,我们才能够去避免前面五次浪潮里面的那些劣势,能够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快速扩张的情况下,也不会被稀释,还能做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教学的产品时降低成本。

网易有道副总裁罗媛:有道在AI上的实体落地

罗媛认为,教育是需要温度和态度的,所以有道在自己所有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过程中,都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有道目前用户数成绩背后,AI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概括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方面。人机交互能力上(尤其是低龄儿童产品设计),有道会分利用了人机交互课件,可以获得更多多元化的交互,让学习成为好玩的事情。未来,不光是传统的教育行业和政府机关会使用AI+教育技术支持,有技术实力的手机厂商也会接入这些技术。

在随后的AI教育论坛上,孟菲斯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祥恩、SRI (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Claude Leglise、孟菲斯大学心理系和智能系统研究所教授Arthur Greaser、西班牙AI 研究院(IIIA)副院长/2017年IJCAI项目主席Carles Sierra教授等人进行了AI教育话题的探讨。他们认为,AI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对学生的理解,会让学生变的非常自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角色,能够帮助这些同学们组成各种有特色的小组。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平衡的团队。

Belva Devara:印尼的教育公司在加大AI的应用与投入

印尼最大教育公司Ruangguru创始人Belva Devara在演讲中指出,Ruangguru现在服务一千万的学生,有超过2000名的老师,在跟90%的印度尼西亚省会和当地政府合作。但是在东南亚,AI的应用跟在中国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差距。Ruangguru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因此他们会吸收更多好的先进经验,提升印尼的教育水平。

在AI教育学术论坛上,乂学教育-松鼠AI高级数据和认知科学家 KP Thai、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主任Carsten Ullrich博士、乂学教育-松鼠AI数据科学家Dan Bindman教授、谷歌中国资深研究科学家王京涛博士等人展开了讨论。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引擎以及机器学习算法不断走向成熟,但高质量内容也是非常需要的,而目前他们获取高质量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造价非常昂贵。所以做好内容是接下来AI+教育的一个重点。

福布斯AI杂志出版人Will Thompson:AI帮助建立高效的个性化学习,甚至未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下午场的AI教育及技术论坛上,福布斯AI杂志出版人Will Thompson首先登台演讲。他是一位媒体人,也是《福布斯AI》杂志负责人。他认为,30年前我们对教育的概念和现在对于教育的概念的理解非常不一样,教室不应该像工厂一样填鸭式的教学。由于AI,我们可以期待机器在未来完成更多的内容。现在人类需要全新的技能,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创意性思维,需要有能力用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

随后的论坛上,福布斯AI杂志出版人Will Thompson、 物灵科技 CEO /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MIT 《技术评论》全球35 位杰出科技创新家之一的顾嘉唯、印尼最大教育 Ruangguru 联合创始人 Iman Usman等人,围绕了人类如何克服对机器人的恐惧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掌门1对1创始人张翼:无论是高效还是快乐都跟只能有关,人工智能任重道远

张翼指出,掌门1对1这些年一直从事整个K12的学科辅导,覆盖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所有学科,对于这样非常复杂的产品来说,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AI植入到教学里提高效果。现在做教育到底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生态?他认为是:教育(对老师)和训练(对学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之后,“教”和“育”、“训”和“练”第一次被解构,AI对教育最实际的赋能是赋予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AI的本质是个性化,最大的亮点是能够更快地帮学生找到学习过程的“正循环”

天图资本冯卫东:松鼠AI就是下一个风口,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效率

作为投资人(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他认为AI革命是人类科技上最大的革命,而教育有着正走向异化的风险。他觉得,教育的军备竞赛会产生恶果,学生和老师都会苦不堪言,而以AI为代表的技术则会对教育的效率有十分巨大的提升,未来潜力不可限量。他指出,松鼠AI就是下一个风口,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端的效率,现在AI成熟起来,几乎在很多方面都完胜人类。

AI教育投资人论坛上,松鼠AI合伙人Joleen Liang、新东方产业基金顾显灏、好未来集团副总裁蔡翔、泛大西洋投资张洋、作业盒子CEO刘夜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所有的AI本质上还是基于学习数据的积累和抓取为前提的。在当前的环境下,真正能够抓取到的学习场景和数据还是相对的有限,所以在入口端,未来AI会有很多的突破性的应用出现。

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教育2.0时代,智能教育深入到学习的本质、教育的核心

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分享的主题是“智能教育到底能做什么?”他觉得过去的这么多年,业界提出了很多科技和教育结合的想法和思路,包括用大数据、算法对课件做一些分析,但教育信息化到底可以改变什么?除了“多”和“快”,一起作业会在2.0的时代,进一步地去拓展“好”和“省”,会把内容、数据沉淀到他们的平台上,基于这些内容和数据,去做全新的知识图谱、教研体系等等。

Richard Tong:做好AI教育要从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到本地化,并且要有很强的AI科研能力

松鼠AI首席架构师、Knewton前亚太区技术负责人Richard Tong觉得,AI教育更多的是一种AI应用,跟传统技术应用有不一样的地方有4个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分别是商业模型、AI所要求的能力、数据和很强的计算力。做好AI教育要从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到本地化,并且要有很强的AI科研能力。

斯坦福SRI主任Claude Leglise:150年前的教育系统已经落后

他首先介绍了SRI(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创新中心)是由斯坦福大学在1946年创立的研究机构。他提到过去150年以来的公立教育是集中化的学习,但AI教育并不是用机器人把知识装进大脑,我们应该去思考一下,如何真正地去生产知识,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掌握。而自适应的学习体系和学习系统就是良药。

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randt Redd:详解数字孪生

压轴演讲是作为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教育高级技术官Brandt Redd来讲的。他觉得, 对于教育而言,要知道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知识状态,数字孪生就可以了。使用这样孪生概念,我们可以复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在这方面有很多数据,当数据组合起来,就可以创造数字孪生。下一个技术会是什么?他希望行业一起继续关注。

责编:陈雨田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