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2月27日07:44|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2月18日,出租车司机使用两部手机,分别装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以方便“抢单”。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故事远未结束。从2月17日起,两者的竞争再度升级。“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宣布再投入10亿元,将补贴重新调回10元。而当天下午,“快的打车”就针锋相对地宣布“奖励永远比同行多一元钱”。
2月18日,“嘀嘀打车”将补贴提到随机的12元—20元,“快的打车”则将每单减免提高到最少13元,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同时,两家还打起了捆绑战,“嘀嘀打车”将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列入赠送范围,而“快的打车”则开启了赠送淘宝及天猫平台上的退货包邮。
“烧钱”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出门前先用软件打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打车一族”的习惯,来自“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首轮互动期间,其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支付宝的数据也显示,到1月25日,每天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的日订单数就超出15万笔。
对的士司机而言,由于减少空驶率和补贴效应,收入也增加不菲,在采访中,有的司机就对记者直言,月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为了更快更多的接单,不少司机都在车上装上了两台手机。
不过,“打车大战”收获的并不是赞誉声一片。司机行车过程中频繁看手机接单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是否会降低路招成功率给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群造成不公平?……这些,都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北京市交通委出台规定,要求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叫车软件终端;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驾驶员在驾车同时用手机抢单,将面临罚款100元、记2分处罚;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在设计官方打车软件。
“除彼此间火热的竞争外,不确定的行业政策成为两个打车App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②巨头们想干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都“不差钱”。但人们在乐此不疲地通过打车App省钱的同时,也难免疑惑:巨头们为何这样做?
“表面上看是争夺打车用户,实际上是争夺移动支付用户,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简单来说,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是,以资本解决时间壁垒,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版图。
“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对于互联网大鳄而言,“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金山网络CEO傅盛在分析Facebook(脸谱)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时说的这句话,对这场打车大战而言,同样适用。
![]() | ![]() |
(责编:夏丽娟)
嘀嘀打车, 移动支付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