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3日09:20|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日前,国家图书馆启动了珍贵古籍“天禄琳琅”的修复项目。此项目是国家图书馆继成功修复《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等国宝级珍贵文献后,又一次文物级别高、修复数量大的专项修复工程,将利用4至5年时间完成。这一消息,引发了大众对中国存世古籍现状的关注。 |
“广韵楼”藏书:《钜宋广韵》五卷
高山寺旧藏《辩非集》
但是,这些高级的设施设备,对于财力微薄的地方图书馆来说,基本上不可能拥有;一些大型的藏书单位即使有相应的设备,也难以维持日夜不间断地运行。
此外,古籍修复所需用的材料越来越难获取,也增添了修复的难度。据杜伟生介绍,市面上卖的宣纸是不敢用的,因为即使是所谓的“古法宣纸”,也添加了一些化学成分,使得纸张呈酸性,用在古籍善本上,可能会把整本书都传染上“病”。因此,国家图书馆的修复所用的纸,都是工作人员在深山老林里寻到的还保留着真正古法技术的私人造纸厂的产物。此外,市面上的糨糊也不能用,也是因为其化学成分可能会对书造成破坏。因此,公藏机构修书一般都需要自己做糨糊。
数字化破解修复之“困”?
古籍保护,除了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和修复,还包括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通过开展出版、缩微和数字化等工作,使古籍长期传承。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在谈论用“数字化”来保护珍贵古籍的时候说,古籍与其他文物的不同就在于,古籍的价值在使用中体现。要保护古籍,可以将之整理影印出版,也可以采用数字化保存的方式。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中文古籍数字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开发,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大约3万种古籍品种完成了数字加工,数十亿字的古籍被数字化,出现了以《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较为成熟的大型古籍数据库。
古籍数据化,能够方便阅读,也是传扬中华文化的一种方法。
但是,也有人提出,古籍数据化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需要一批既懂古籍整理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如今的现状却是古籍整理专业人员不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员不懂古籍知识。人才的稀缺,仍然是一大难题。(赖 睿)
![]() |
(责编:夏丽娟)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籍善本 ,古籍整理 ,文献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