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节俭令”下,晚会“凉办”【3】

2013年09月10日08:49|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明星、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更容易助长不正之风。

晚会“瘦身”观众叫好

 

  8月,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此后,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一批文艺晚会及文艺活动紧急叫停或纷纷“瘦身”,力戒奢侈之后的晚会,不拼明星、不比阔气,节俭清新之风拂面而来,观众对此纷纷叫好。

  那么,观众的喝彩声究竟因何而来,我想,其中的原因大约有三。

  其一,原先一些晚会和文艺庆典日渐隆重,奢侈浪费令人生厌。办晚会嘛,究其初衷,当是为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活跃气氛,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而举办,理应是一道惠民文化大餐。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有的晚会变了味,泛滥成灾,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大搞节庆、大办晚会,不惜重金置办舞美、服装、道具等,怎么奢华怎么来,只要“明星”、“大腕”出场就算成功,剥去华美的外衣,内容空洞,缺乏创新,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加之严重脱离了民众生活实际,有违党的群众路线。长此以往,这样的“大手笔”,不仅助长攀比风、影响文艺界的正常秩序,进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细读五部门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这些规定之明确具体,无疑给那些豪华晚会迎头浇了一瓢凉水,来了个釜底抽薪,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痛恨奢靡、崇尚节俭的普遍共识。

  其二,“瘦身”后的晚会可以更多地为普通民众搭建各类便于参与的平台,使晚会变得更加亲民。对于一台好的晚会来说,豪华的舞台、“明星”“大腕”来了多少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只有丰富思想内涵、让观众能在快乐中受到艺术熏陶,才能获得更多的喝彩。晚会“瘦”了,“瘦”掉的都是那些过度的排场和明星,把更多的舞台留给那些能“原汁原味”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真正体现百姓需求的节目,也许场地、道具会简单一些,本土演员、本地新人会多一些,但更有贴近性,更加接地气,演的就是身边事,唱的都是身边人,这样的晚会,经济实惠又亲切,观众又怎么会不买账呢?更何况,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让更多来自民间的艺术人才走上舞台展示才能,有助于破除文化领域的浮躁之气、奢华之风,增强文化底蕴,形成贴近民众、服务大众的文化导向,这本身与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相适应的。

  第三,晚会“瘦身”后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唱好更多的“民生大戏”。节俭办晚会的各项举措,一方面能让那些比拼奢华的晚会重回艺术规律本身,另一方面也可以省下更多的资金用于惠及民生、贴近民众的活动上。我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很靠后,在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改善需求不减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地方发展、民生改善等最需要的地方,用在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刀刃”上,真正把“民生大戏”唱好唱响。

  事实上,近期不少晚会的“瘦身”实践,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比如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开幕式26年来再度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不办大型文艺演出,改为全民健身展示,不但没流失观众,反而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所以,也许去掉华丽外衣的晚会看上去不那么气派,却能以质朴动人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叶晓楠)

(责编:夏丽娟)

分享到:

节俭令,晚会,晚会 节目成本 节俭令 盛典 特别节目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