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美为何力促巴以和谈?(图)【2】

2013年07月23日08:19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7月20日,以色列情报与战略事务部长斯坦尼兹表示,将释放“有限”数量的巴勒斯坦囚犯,且会分阶段进行。此前,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约旦首都安曼宣布:巴以双方已就重启和谈初步达成协议,双方最快将于本周举行会谈并敲定协议细节。

  “长期以来,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是有影响力的,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指出,“巴以双方对美国都有一定的认可度。以色列是愿意听从美国的,巴勒斯坦也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够给以色列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做出让步的国家,所以也愿意听从美国。”

  为利益瞻前顾后

  巴以和平谈判已搁置将近3年,为何近期美国强力重返巴以问题,苦口婆心地将双方拉回谈判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认为,目前美国推动巴以和谈的时机相对成熟。叙利亚的动乱使巴沙尔政权受到撼动,叙利亚无暇支持巴勒斯坦,而伊朗对巴勒斯坦的影响也有所减弱,美国意识到这是推动巴以和谈的契机。

  除了契机,也有危机。美国虽然一心将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但中东的局势并不能让美国安心。“中东局势的复杂变化让奥巴马产生后顾之忧,进而不得不忙前顾后。”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指出,“启动巴以和谈,可以减缓美国在伊朗核危机和叙利亚内乱两个热点上所承受的压力,至少可以减少干扰,以免巴以和谈成为美国在中东博弈的负资产。”

  “轰轰烈烈的阿拉伯之春运动表面上使巴以冲突被边缘化,然而巴以问题的重要性却没有被掩盖。”李伟建认为。正如马晓霖所言:不推动巴以冲突的和平和全面解决,美国就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这块土地上的反美主义和极端思潮,这将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和世界领导地位带来持久威胁。

  达成果困难重重

  美国《纽约时报》将巴以达成初步协议称为“马拉松式谈判”的结果。而放眼前瞻,这只是 “万里长征第一步”。

  民调显示,68%的以色列人和69%的巴勒斯坦人认为,今后5年内建立一个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几率不大或不存在。谈及巴以重启和谈的前景,李伟建认为,重启和谈是有可能的,但是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要当好“和事佬”并不容易,美国的斡旋之路困难重重。在马晓霖看来,一方面,巴勒斯坦内部力量处于分裂和对抗状态,无法形成统一谈判立场,谈判难以实质性进行;另一方面,最终的谈判所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很艰难,以色列不会轻易让步,巴勒斯坦也已无处可退。

  在“巴以美”三方的框架下能否真正推动巴以和平也令人质疑。马晓霖认为:“巴以问题的一些焦点话题,如耶路撒冷地位、巴勒斯坦难民前途等,不仅是双边问题,而且是多边问题,不完全由巴以美三方说了算。”李伟建指出,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巴勒斯坦在三边中一直是最弱的一边,过去和谈没有取得更多进展与此不无关系。如果有更多的国际力量参与进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刘园园)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