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08:2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在美联储宣布准备将逐步淡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却迈出与美国央行背道而驰的一步。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欧洲正表现出与日本相似性,有可能会采取与日本类似的政策。 |
追随日本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日本也饱受因资产泡沫破裂导致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缩水的问题。日本央行也因制定政策时的谨小慎微而遭诟病。日本也在大多数时间里处理因地产价格暴跌重挫的“僵尸银行”。
而如今,欧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虽然央行实行了低利率政策,但欧洲的政策未能将这种低利率传导给南欧企业和家庭,这种做法正在“撕裂欧元区17国”。
IMF已经表态:“为了逆转这种态势,银行损失需要完全确认,脆弱但可存活的银行要进行资本重组,无存活能力的银行要关闭或重组”。
欧洲关于此事的拖延带来的风险正在走近,有消息称,关于清理银行的安排在2019年都可能无法生效。
但现在日本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策略。日本央行祭出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国外智库分析,如果安倍最终决定采取颇具雄心的促增长举措,而且“安倍经济学”也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对欧洲最重要的启示是,要想重振经济,需将大胆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举措双管齐下,并恰当地安排好两者间的优先次序。
但欧洲央行此时的举动,则是在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有的评论称,它以通过“前瞻性指导”压低利率而沾沾自喜。
不被看好的前景
“安倍经济学”并不被多数经济学家看好,因为日本经济的恢复需要安倍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提出实实在在的目标。
欧洲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分析认为,欧元区根本性的失衡在于,不同差异的经济体被单一货币捆绑在一起。只要结构性差异不解决,欧洲将不断出现危机。
观察者分析,央行这一次的目的本来是想敦促银行更多地向企业贷款,鼓励企业投资。但企业不会单单因低利率而进行投资,更重要的是政治必须创造有利于投资的框架条件。一般来说,政治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下才能拿出改革的勇气,但现在欧洲央行的平衡策略却为政治解压了。
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欧洲不能采取日本的政策。这在一方的观点中有所体现。有分析认为,欧洲应该继续推行紧缩计划,缩小公共部门,以提高竞争力。但仅此还不够,还需要增长政策来配合财政紧缩。
法前总统经济顾问阿塔利预测,到2015年会爆发下一场危机,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如果欧洲政客再把时间白白浪费,这也许最终会发生。(本报记者 杨子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