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1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7月1日,各国政府在维也纳核安全会议上一致同意,需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可用于生产核弹的钚或高浓缩铀的流失。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拉比特表示,核原料和放射性原料流失的问题仍在继续,而国际原子能机构获得的相关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7月1日,各国政府在维也纳核安全会议上一致同意,需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可用于生产核弹的钚或高浓缩铀的流失。
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拉比特表示,核原料和放射性原料流失的问题仍在继续,而国际原子能机构获得的相关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核袋子”上的破洞
核材料本应完好地保管在世界的“核袋子”中,然而现在“核袋子”却出现了破洞,这令人极为不安。
一份向英国健康和安全部门提请的报告透露,在过去10年中,英国企业、医院等单位放射性材料的丢失竟然高达30余次。其中包括谢菲尔德锻造公司丢失的13千克贫化铀球以及在劳斯莱斯公司海运业务中丢失的放射性元素镱-169的小颗粒。这些丢失核材料的单位有的已经被起诉,其他的只是被警告“下不为例”而已。
与此同时,核走私与核黑市的相关信息也令人胆战心惊。据《海湾时报》网站报道,5月中旬由迪拜海关主办的世界海关组织信息技术会议透露,去年一共发生50起核材料非法过境转移事件,其中26起涉及铀的转移。据美联社报道,在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周边国家,非法销售核材料的黑市依然十分活跃,这些黑市中不但流通着用于制造“脏弹”的铯和铱,还有核弹级的铀和钚。
据统计,国际原子能机构每年能接到150到200起关于核材料流失和非法交易的报案。自1995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监测核及放射性材料盗窃及非法贩运的数据库已经记录了2200起以上核材料处于“国家控制之外”的事件。
谁盯上了“核袋子”?
到底谁在打“核袋子”的主意?专家认为,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已经对核原料垂涎已久,丢失的核材料很可能被他们收入囊中。
从核安全的角度来看,高浓缩铀和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的丢失或被盗可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些材料一旦落入恐怖组织的“魔掌”,武装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简陋的核弹或所谓的“脏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