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唯一假想敌”拟调整 向美国军购仍“抱紧”

【海外版】台军方“用兵思维”的变与不变(记者观察)

2013年06月26日08:2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台湾“监察院”最新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台军方以往把中国大陆当成“唯一假想敌”的用兵思维,在钓鱼岛冲突可能升温与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渔民后,宜有所转变,台军必须面对东海与南海情势变化,思考是否有因应兵力,根据新局势来调整战略部署。

  根据台湾“监察院”最新完成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台军方以往把中国大陆当成“唯一假想敌”的用兵思维,在钓鱼岛冲突可能升温与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渔民后,宜有所转变,台军必须面对东海与南海情势变化,思考是否有因应兵力,根据新局势来调整战略部署。

  从“决战境外”到“阻敌登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解放军一直是台军的主要假想敌。台军在李登辉时代的全盘战略是“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民进党上台后,于2000年调整为“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寓意守中带攻,即战略上采取守势,但战术可以主动出击。当时岛内要人甚至放出风声,说一旦两岸有战事,台可轰炸三峡大坝报复云云。

  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关系趋向缓和,台军的战略又调整回“防卫固守、有效吓阻”,主要目的是“不让敌人登陆立足”。台军现仍然在执行的“精粹案”,即依此思维进行兵力调整。

  有岛内媒体解读,这是非常重大的改变,一方面显示两岸关系和缓,另一方面说明台军并未放弃提升科技、数据链等战力要素,而是认定未来两岸万一有战事,将是信息战、电子战以及不对称战,用兵重点不再是“境外决战”,而是“阻敌登陆立足”。

  值得注意的是,有台湾军方人士指出,不论“有效吓阻”顺序是在前或后,台军不放弃发展反制武器和反制战法的思维一直没变。例如,台防务部门对是否发展地对地攻击导弹,从未有过任何“宣示性的说明”。一切似乎都在暗示,大陆或许不是台军方的“唯一假想敌”了,但目前东海或南海的情势变化,还不足以撼动其“主要假想敌”的位置。

  利用军购搞“军事现代化”

  考察台军的用兵思维是否真的转变,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美台军售。就在6月初,台湾防务部门“副部长”杨念祖还在强调,未来将继续深化“台美关系”,其中更要建立“台美军售新关系”,他强调台湾既要F-16A/B战机升级,“也要F-16C/D”。

  杨念祖还语带得意地说,去年经他和美国方面讨价还价,终于把F-16A/B升级案搞到了,军售内容包括电载、雷达、射控系统等。当然代价是不菲的。只是改装升级145架F-16A/B,就需约4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1200亿,分12年支付,一年约需100亿。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