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两岸黄埔军人及其亲属聚会成都,寻访抗战史迹,共话“中国梦”。台湾退役将领建议——

【海外版】建立军事互信 避免擦枪走火(图)【2】

2013年06月25日08:3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借第七届黄埔论坛在四川举行之机,海峡两岸的黄埔人及其亲属120余人近日齐聚成都。跟寻常的论坛不同,每一次的黄埔论坛,更像一次同学会、亲友会和联谊会。

  共同记忆两岸要珍惜

  王文燮说,“例如长城,有多少人知道抗战期间那里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共同抗日不仅是两岸黄埔人的共同记忆,也是两岸增进认同的宝贵财富。”

  建川博物馆里,不少抗战文物是当事人或后代捐赠的。卫智指着一支钢笔对记者说:“这是我祖父卫立煌将军1937年从香港带回来送给将级军官的。”记者又看到戴安澜将军抗战时期的专用信纸,询问戴澄东,他点点头,“把这个捐赠出来,希望可以帮助后人更多了解那段历史。”徐小岩捐出了徐向前元帅曾经的座椅。这次,林爽爽、陈知进也分别向博物馆捐赠了新近整理出版、记录父辈和那段历史的书。

  王文燮也带来了《中国抗日战争真相》和1945年日本降书复制精装版。樊建川介绍,博物馆里有不少来自台湾同胞的捐赠。连战、蒋纬国、蒋孝严的都有。在郝伯村的一张老照片前,樊建川讲了一段故事:郝参加过抗日战争,也曾随远征军赴缅作战,这张照片是郝先生1942年拍的。“到台湾拜会,我就提出希望郝先生可以给我一些他在抗战时期的资料物品,郝先生想了又想说,留下几张照片,都让我带走。”

  不难看出,两岸黄埔人都对还原那段历史有义不容辞的担当。“那是因为历史中有认同,要让两岸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而对历史的认同是对现实认同的基础,如何寻找未来两岸关系的正能量?增进深层次的认同是关键。这也是黄埔精神的当下历史责任。”欧阳维,《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之孙,其父是黄埔十六期生、黄埔同学会原副会长田申。

  用智慧破解政治难题

  论坛期间,谈到黄埔精神的历史责任时,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中国梦”、“互信”、“认同”。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