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唱空唱多兴风作浪 貌似公正实为牟利

【海外版】国际评级“大鳄”利欲熏心念歪经(图)

2013年06月21日08:3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三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的评级信息,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屡屡出错,甚至推波助澜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

  世界经济已进入信用经济,信用评级结果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三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的评级信息,然而这几家“大鳄”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屡屡出错,甚至推波助澜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专家指出,貌似客观公正的国际评级“大鳄”其实背后有利益驱动,为避免错误评级给人类造成信用灾难,必须加速构建一个保障世界金融体系安全的新型国际评级体系。

  “大事小情”屡屡错评误导市场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是评级市场上的巨头,三家公司占据了世界80%以上的资本市场评级事务,曾有美国专栏作家写道:“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然而,三巨头并非人们想象的那般客观、公正和权威。在多次金融危机中,它们不仅没起到预防和制止危机的作用,反而在“大事上”不断错判,“小情上”也屡屡失误。

  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爆发前,国际评级公司均未发出警告;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评级公司对有问题的金融产品给出了AAA评级,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危机爆发后,三大评级机构又急速降级,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穆迪曾在两星期内,连续多次下调韩国外汇债券和票据的评级,导致韩元暴跌、企业倒闭,最终引发全面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后,三大机构又忙不迭地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助推企业银行破产,债务形势恶化……

  对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三大评级机构则一直习惯于唱衰。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评级机构却不断发出看空中国经济和警告中国银行业的声音。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