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城镇化加速推进也要防跑偏(图)

2013年06月01日07:4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承载着扩大内需重任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正扑面而来,大家对其寄予厚望之余,也充满担心。有关专家提醒,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好事,但要科学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

  承载着扩大内需重任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正扑面而来,大家对其寄予厚望之余,也充满担心。有关专家提醒,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好事,但要科学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要避免走弯路,别把好经念歪了。

  因地制宜没有统一建设模式

  中央确定城镇化建设目标后,各地积极响应。专家指出,中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攀比,一窝蜂上马。

  “城镇化应该破除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要有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破除这种误区需要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因地制宜来制定自身的城镇化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建议,城镇化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来设置。有些小乡镇如果地处交通要道有地缘优势、或坐拥自然山水名胜古迹、或拥有产业支撑等,可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一二十万人口的小城镇,吸引周围乡村的农村人口来此定居安业。如果没有类似的自然基础为依托,还是顺其自然,不要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硬生生建造一座座“空中楼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中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片面追求城镇化率,出现了“冒进式”城镇化现象。尤其是对于城镇布局相对分散和县域而言,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以人为本不能脱离产业依托

  在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城镇。这些农民进城不只是为了住进高楼大厦,享受城市的便利生活,更需要有稳定的工作和就业机会,实现安居乐业,才能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新型城镇化指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是以土地为核心。

  无疑,要为农民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就要依托产业做支撑。“城镇化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否则农民进了城无所事事,城市也留不住他们。新城没有产业发展,就成了‘睡城’和‘空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城镇化可以扩大内需、培育新增长点,但要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收入去实现。李佐军说,要避免各级政府将城镇化作为一个扩大内需、增加GDP的抓手后,城镇化将更多地体现政府和官员的意志,而不是农民、市民和企业的意志,结果很可能GDP上去了,但以就业、收入、福利为内容的民生没有相应上去,甚至反而相对下来了。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