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1日16:2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
摘要: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后,今年5月中旬,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下称“偿二代”)的整体框架,并将其称为“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 |
预留监管空间
偿二代框架考虑的一个重点是,在趋同国际监管标准、以风险监管为导向的同时,需考虑中国未成熟保险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并预留出未来发展的监管空间。常青将其看做是偿二代的“独到”之处。
此外,他认为新监管标准下,公司偿付能力的绝对额并不一定会高于现有标准。例如,A公司只做车险业务,B公司全做巨灾业务,假设业务量相同,那么偿一代监管下对这两家公司的资本要求几乎没有区别。但从业务内容的风险来看,巨灾肯定大于车险业务风险(不考虑风险增加的因素)。但偿二代正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也就是说,偿二代体系下,对不同风险业务类型的资本要求会不同,量化更科学,要求公司所拥有的资本与承担的风险更加匹配,避免在偿一代监管体制下,存在的风险套利情况。
此外,偿二代也考虑了市场发展因素。仍以车险为例,传统理念认为车险为管理型险种,风险不大,小量资本即可覆盖。但常青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车险的风险在不断增大,主要体现在人身伤害赔偿责任的提高等方面。偿二代监管体系下,对车险的资本要求应该也会逐步提高。如法国和德国,车险的风险资本占用也处于高位。
新出台的偿二代框架中,监管有三要素,“一支柱”强调定量资本要求,二、三支柱分别强调定性监管和市场约束机制。“这与市场发展阶段有关,西方成熟市场中,监管几乎已经没有促发展的责任,所以非常强调对风险资本量化的评估。”常青解释道。
“对风险资本要求的绝对额是否高于现行标准,目前还不能定论。”常青补充道。实际上,“二支柱”里定性的监管要求,包括对公司实施管理和分级,保监会目前已经在实施。“这并不是新东西,我理解的是监管部门把这些行为都进一步系统化,统一囊括在偿二代的模式里。”
另一紧贴国情的亮点在于,偿二代体系希望充分利用市场的约束力量,并不完全依赖保险公司的主动披露。
“要调动媒体、分析师、第三方等市场监督力量。”常青说。
北京保监局官方网站和行业协会自今年起,陆续上线了信访投诉数据披露、风险提示、消费者教育等栏目,试图加大对保险公司甚至关联银行违规行为的曝光度,激活舆论监督力量。
利基市场开启
从险企的角度看,偿二代的出台更有助于公司从内部调整业务结构,利用未来三年时间评估、推算各类风险所对应的资本匹配,从而实现市场细分定位,推动产品创新。
常青称:“实际上,偿付能力标准和资本充足应当是每一家保险公司主动去研究的事。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所谓利基市场,是指那些被市场中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细分领域并将其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市场。
两极消费逐渐拉大的市场环境中,保险产品的市场定位格外重要。“大公司和小公司距离拉得很开,新公司不可能再按照以往大公司那样的模式开展业务。”
至于偿二代体系细则,常青坦言称目前除了框架外没有任何可以确定的细节板块。任何一条监管标准的确定,都高敏感度地撬动着风险资本量。
“对偿二代细则的讨论是一个谨慎而繁复的过程,讨论者来自再保、直保、咨询等不同部门,讨论的重点包括资本量化、置信水平、产品风险评估等。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是充分汲取了各方意见,同时也能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常青说。(记者赵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