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养老之难如何破解(图)【2】

——服务、资金、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2013年05月24日08:2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统计,2013年底全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人大关。在“未富先老”的严峻现实面前,破解养老之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步步高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老有所养

  蒋跃新作(新华社发)

  从北京市中心出发,车行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河北涿州。在东仙坡镇右转入支道,只见道路平坦通畅,行道树高叶密,树外春田延绵。车行十公里,在一派田园风光中,我们到达了涿州京都颐和城养老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杨亚娟驾着电瓶车带领我们参观社区大院,院内散落着风格各异的建筑:清幽宁静的中式院子、宽敞明丽的北美小屋、便捷时尚的老年公寓,还有现代感十足的商业街道以及民国范儿浓郁的养老会所。园中春花浪漫、树影婆娑,车行其间,令人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舒适。

  杨亚娟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京都颐和城所在地还是一块狩猎场。90年代初的市场经济大潮下,狩猎场被转为商业开发,20年来几经升级,成为一座高尔夫球场。但高尔夫球曲高和寡,令此风水宝地与百姓日用脱节,近年来,颐和城的管理者抓住了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将京都颐和城打造成为新型养老社区。

  随着首都经济圈的进一步成型,交通便捷、风景秀美的京都颐和城成为圈内退休人群的理想去处。“我们打造的是一座宁谧的小镇,这样的社区形态给人以心灵上的闲适,这是老人最需要的。”颐和城的设计师余立先生说,“老人们可以在森林中漫步,在庭院里种菜,我们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慢下来,远离城市的急躁,提高生活的品质。”

  为了让老人在此获得更舒心的晚年生活,颐和城还在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养老服务上进行探索。社区内设有医疗保健中心,中心提供“持续性照顾计划”,为老人建立健康跟踪档案和科学照护体系,还为老人提供上门的保洁、送餐、园艺料理、代买代办等全方位的适老服务。2013年4月26日,京都颐和城举办了高端养老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当前养老产业发展、养老社区建设、养老综合服务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对颐和城的探索表示赞赏。

  京都颐和城的实践只是一个开始,全国养老服务产业还问题重重。资深媒体人高严说起自己伯父的情况,便颇为感慨:“我们让他自个儿住家里吧,觉得太孤独。想着把他安顿在养老院里吧,但是距离太远,我们探望一趟很不方便,如果能有个左邻右舍互相照应的养老社区就太好了,但现在大家都各住各的,小区提供不了这么多服务。”

  《人民日报》曾刊文报道目前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家庭养老“子女有心,赡养乏力”,机构养老是“补贴有限,护工短缺”,社区养老则“配套不够,落实困难”。解决这些问题还任重道远,既需要实践者的勇敢探索,也需要国家的整体规划。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为包括京都颐和城在内的实践者提供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探索也会在先行者的激励下开展起来。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