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书局日前宣布,将正式引进台湾《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修订后的教材最早将于6月底出版,在大陆部分高中试用后推广。岛内媒体视此举为向台湾取经,是两岸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与交融 |
中华文化在岛内一脉相承,儒家经典进课堂,例证多多。本报记者在台湾采访时,处处觅得印记。
曾在台南孔庙见此情景:清晨,明伦堂前的空地上,白发老人诵读《孟子》,声如洪钟。声落、声起,老人对面端坐着的七八人,一字一句跟读,毫分不差。台南孔庙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庙,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开始提倡文教事业,兴建“先师圣庙”,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由此传播开来。
岛内各地有多座孔庙,以台北和台南孔庙最大。农历九月二十八是孔子诞辰,也是台湾的教师节,每年的这一天,台北和台南的孔庙都会依古制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钟鼓声中,万人共沐尊师重教的古训。此外,还有每年的汉字文化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各种展览,让民众有了更多亲近中华文化的便捷途径。
正面看待“余香飘大陆”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由著名诗人余光中发起,其联署书写道:由于有了统一的文字载具,五千年来,这几经历史淘洗的文化结晶,涵藏着各个区域族群的祖先们所融铸凝聚的智慧,我们概称之为中华文化……
台湾“中国孔学会会长”李奇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兴建孔庙、崇文重教,郑氏父子当年此番作为,就是要保留与中原一脉相承的联系,存留中华文化的根。自台南孔庙兴建始,虽历经日据时期和两岸分离,儒学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却始终没在台湾中断过。
大陆引进台湾版的传统文化教材,书香飘大陆,两岸知识界都正面看待。毕竟,对于走过分离与隔阂的两岸而言,任何交流都在累积善意,互相学习借鉴也需要智慧和勇气。两岸的学者由此也看到了更多。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刘红表示,ECFA签了,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成为两岸面临的新任务。文化凝聚两岸人心和共同意志,也会为两岸和平发展累积正能量。台“中央通讯社”前董事长黄肇松指出,传承中华文化、开拓文创产业不仅是台湾迈向“文化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是两岸建立纽带联系的重要一步。
往届台湾“高考题”你会多少?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 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 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 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卫灵公问于史鱿曰:“政孰为务?”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下列“政府”单位中,最接近“大理”的选项是:
A. 法院 B. 监狱 C. 调查局 D. 警察局
3.小夏参观一古建筑,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饿义即养生。”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
A. 寝室、书房、厨房、戏台
B. 寝室、厨房、书房、戏台
C. 戏台、厨房、书房、寝室
D. 戏台、书房、厨房、寝室
答案 1:D;2:A;3:C。(本报记者 李炜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