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要闻

五年回眸 汶川彰显“中国精神”【3】

2013年05月12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民生优先,安民富民。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就业,群众满意是最高要求,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

  安昌河蜿蜒流淌,永昌镇展露秀姿。

  这里是北川新县城。永昌大道两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夕阳西下,北川人三三两两在安昌河畔、禹王桥边散步、品茗;“巴拿恰”商业街的广场上,成群结队的人们跳起羌族舞蹈。

  “禹王桥上品香茗,巴拿恰街跳沙朗”,新北川的生活,祥和而惬意。

  这份祥和与惬意,源自搬进“科学选址、高度设防”新居的踏实,源自“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就业”的满足,也源自“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安心。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必须为民。

  怎样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群众满意是最高要求,群众认可是最硬标准。

  回望汶川,铭记来路,恪守以人为本,坚持民生优先。

  党心与民意同频共振:从全力实施生死大营救,到紧急救治转移伤病员;从迅速开展次生灾害防治、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到破解受灾群众安置难题,四川及时完成上千万人的应急安置、过渡安置及340万学生复学复课。

  统筹推进扩大就业、安全温暖过冬、特困户帮扶、安置失地农民、保障“三孤”人员、伤残人员治疗康复、再生育服务、完善社保体系,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四川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的异地安置,帮助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扶助受灾家庭生育3410个孩子。

  民生设施的“短板”,在重建中“拉长”。千百年来农房建设无标准、不设防的历史改写,学校、医院建成了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场所。

  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措施,四川灾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促进就业创业。早在2010年9月,重灾区就有99.9%的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灾区还布局建成了一批社会福利院。地震中倒塌房屋、失去女儿的李新觉老两口,就在什邡市社会福利中心安度晚年。

  每天打牌下棋、跳舞健身,日子倒也过得充实。逐渐抚平老人伤口的,是福利中心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悉心照料。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福利院选用了节能保温的建筑材料,室内冬暖夏凉。

  让灾区群众安心、舒心的,不仅仅是服务保障设施的大幅改善,为民、便民、利民的社会管理和建设理念,同步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2008年6月7日,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的600多名村民参加首次恢复重建大会,讨论的就是“选择哪种方式重建”。像这样的村民大会,在向峨乡12个村开了许多次。最终,全乡3425户11470人选择了“统规统建”,占全乡农村户数的94.5%。

  都江堰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方案设计前,设计单位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沟通。初步规划方案出台后,采取村组公示、群众评议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经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同意后实施。

  “开放式重建”,让重建之路更畅通。恢复重建的每一处小区、每一个村落,从选址、布局到房屋的结构,无不打上了民意烙印。

  受灾群众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即便穿行在大山深处,也不时可见这样的标语:“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重上富裕路,一个不能少”……

  “三月的樱桃,五月的枇杷,六月的李子,七月的梨子,九月三十吃柿子,冬天还有猕猴桃。”这几句话,印在了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村民陈云高的名片上,“北川名气越来越大,来我们寨子的游客越来越多,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水果产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带动了石椅村的农家乐发展。去年,这个共有328人的村子,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欢迎再到这里来,肯定还会有惊喜。”受访群众的话语里,透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分享到:

(责编:王栋)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