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强震后如何亡羊补牢(图)

2013年04月27日08: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讲究用事实说话、精于文献分析、善于逻辑推理的方舟子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但他同时也指出,在地震面前,人类还是可以积极作为,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建立地震警报系统,及时发出警报,为人们赢得逃生时间。

  地震警报示意图

  “1500来次地震预测准了5次。”近日媒体流传的一位“大仙”所达到的地震预测准确率一定让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哑然失笑。对国内怀着各种目的进行的地震预测现象,方舟子为文嘲讽批驳时,多次引用“里氏震级”发明人里克特的名言:“记者和一般公众冲向任何有关地震预测的建议,就像猪冲向满槽的猪食……地震预测为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提供了一个狩猎乐土。”

  讲究用事实说话、精于文献分析、善于逻辑推理的方舟子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地震不可预测的结论,但他同时也指出,在地震面前,人类还是可以积极作为,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建立地震警报系统,及时发出警报,为人们赢得逃生时间。实际上,四川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建设的地震警报系统已经初现功力,为群众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尽管其精度和时效亟待提高。

  预报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打开中国地震局官方网站,人们在《职能职责》一栏第二条可以看到“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这样的表述,正是这一看似不起眼的13个字使大震前缄默不语的地震局承担“失职”的罪责。以致芦山强震发生后,“撤销地震局”言论又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正如方舟子所言:“中国每发生死亡惨重的大地震,地震局都会成为悲痛的人们的泄恨对象,对其无能、失职、瞒报的指责不绝于耳。”

  方舟子说,国家地震局1971年成立后,把地震预报作为重要职责,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报作为政府职能的国家。然而,地震局永远无法履行好“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的职责,因为地震本不可预报。这是国际地震学界经历过多次地震预报“滑铁卢”之后得出的结论。他解释说,国际地震学界一度对地震预测充满信心。但是,在美国地质学家布雷迪与斯宾塞关于秘鲁利马地震的预测、美国主流地震学家关于加州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测、日本地震学家关于东海大地震预测等归于失败后,国际地震学界形成的主流观点是,根据现有知识无法预测地震。

  警报就是科学利用时间差

  地震预报不可为,但总有一些人偏要为之。据方舟子研究,从事地震预报的既有发了无数预测地震论文、递交了无数地震预报材料,把各种可能性都预测了个遍的所谓“专家”,也有根据“古人穴位论和经络学说”甚至虎皮鹦鹉跳动次数预测地震的无厘头“江湖术士”。在方舟子看来,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地震局居然专设“老专家预报专项基金”来资助那些搞伪科学研究的退休人员。

  地震面前,科学理性当然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这样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通过时间差,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方舟子形象地比喻说,就好像有人看到闪电后,能准确“预报”几秒种后会打雷。其实两者同时发生,只是由于光比声快得多,远处的人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可以算时间差发出“打雷预报”。

  在芦山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建设的地震警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警报功能。据统计,地震警报信息分别在地震波到达前,提前5秒、28秒、43秒和53秒发布到雅安、成都和汶川等地。覆盖人群包括四川汶川及北川县26万电视观众;微博上20多万粉丝;4000多名手机和计算机地震预警用户;北川中学等50多所学校8万余名师生,为人们应急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