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史说,“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从小就爱扮演超人,想要拯救世界,但长大后,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我却未必有这种勇气!” |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个冷漠的镜头也在不断地拷问着国人的良知,马史说,在道德缺失的年代,更应该唤回雷锋精神。
他决定用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雷锋。
“事实上,在中国,做超级英雄并不被人理解!”马史说,“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从小就爱扮演超人,想要拯救世界,但长大后,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我却未必有这种勇气!”
因此,当黑龙江大学“雷锋侠”出现时,马史眼前一亮,“勇敢的薛飞实现了我的梦想!”
出生于1993年的薛飞并不关注雷锋,他觉得雷锋离他“年代久远”,“我看重的是“侠”,扮演起来会很‘好玩’,我想做一件狂野的事!”薛飞说。
这个曾在微博中贴图自称拥有刘德华的鼻子、胡歌的眼睛、林宥嘉的嘴和薛之谦的脸的90后大男孩说做就做,花了半个月的生活费在网上购齐“雷锋侠”的全套装备,想到夏天穿军装会很热,他还专门网购了一副透气又帅气逼人的的“铠甲”。
是“恶搞丑化”雷锋,还是传递“正能量”?
2011年国庆节后,薛飞正式实施计划,为了让更多同学知道“雷锋侠”,他乐此不疲地在人人网推广:“雷锋侠,黑大小人物,免费为黑大同学解决生活自理问题,比如忘记带伞,自行车坏了,帮忙代购饭菜……业务电话……”仅三天内,他把这条动态连续在个人空间播发了102遍。
一个女孩抱着试探性的想法拨通了“雷锋侠”的工作电话,让他帮忙取快递。“第一单”任务让薛飞兴奋不已,任务完成后,女孩给了他两颗棒棒糖,薛飞接受了。那时,他还认为,做好事就应该有回报。
脱掉“雷锋侠”的装备,他还是薛飞,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为了模仿超级英雄“雷锋侠”,薛飞把课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甚至发现了以前眼里压根儿看不到的活:留学生公寓餐厅焊的“生”字倒了,他爬到房顶扶正,还找来铁丝绑牢;一位好面子的同学水壶破裂了,碎片横在路中央,他去打扫干净;校园里遇到提重物的同学,他主动上前帮忙……他渐渐发现,帮助人是快乐的。
这是一场没有期限的表演,和“雷锋侠”一样,他时刻都在等待着陷入危难之中的校友们拨打“急救电话”。通常,薛飞一下课,就会变身“雷锋侠”,更换装备需要3分钟,他还要照镜子、整理仪表,以保持“雷锋侠”的完美形象。
刚开始,为了在排忧解难时行动更加敏捷及时,他甚至会直接穿成“雷锋侠”的模样到教室上课。
无论是在网络中还是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雷锋侠”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形象,微电影和薛飞都收获高关注度,也遭遇了颇多质疑。
一些人为影片“恶搞”雷锋而不满,“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突破了底线,是在丑化雷锋!”
一些人高呼过瘾,认为题材新颖,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雷锋侠来了,中国也有自己的超级英雄,神马超人、蜘蛛侠、钢铁侠都弱爆了!”
也有人认为,“侠”在中国文化中就是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雷锋精神相符,两者结合,无疑传递了一种正能量。
而薛飞也在在真实地经受非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