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文物局颁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明确规定吴冠中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关山月、陈逸飞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启功、张仃、程十发等21人代表作品不准出境。 |
实际操作性遭质疑
这纸鉴定标准究竟有多大的操作性,也是众人争议的焦点。
比如说,标准中提到的“代表作”一词,指向就颇为模糊,没有明确执行的标准,弹性尺度很大。“代表作”怎么界定,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的名家作品就算其代表作吗?
又如“原则上不准出境”,这里的“原则上”指的是什么?如果陈逸飞的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是他的侍女系列、西藏系列不准出境,还是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不准出境,都需要明确的规定。
据悉,不少国家也会对艺术珍品出境设置关卡。例如,英国规定任何一件有100年以上历史、价值在8000英镑以上的艺术品出境时,必须取得政府颁发的出境许可证。法国对于艺术品出境有诸多限制,规定“一律不准出境”的限于具备国宝资格的艺术品,其余珍品则以暂缓发布出境许可、减免艺术品交易税、募集公益捐款等多项措施加以挽留。
是否过于谨慎有待商榷
限制百年前的珍贵文物出境,没有异议;但限制近年来去世的艺术名家作品出境,是否过于谨慎?
有观点认为,国宝级文物应该由国家来收藏,次于国宝的艺术珍品在市场上流通并不是坏事。中国的艺术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影响力,就必须为世界所了解。没有流通,何来了解?一定的流通有益于文化的交流。文物保护政策不能只是被动地保守,还要具备在当今世界输出文化的意识和智慧。
这次限制范围内的画家程十发之子程多多就说:“对于父亲的代表作品限制出境,这在我个人来看,纯粹的艺术品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们都可以欣赏,比如对于西方优秀的油画作品,我们也希望可以收藏和拥有。”
有藏家表示,国家制定限制艺术品出境政策的初衷,应该是防止国家重要文化财富大量流失海外,但事实上,吴冠中、陈逸飞等名家的作品原本大多“漂”在海外。近年来,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火爆、购买力增强,名家作品在国内卖得比国外好,很多精品和代表作已经逐步回归。再加上许多艺术家生前已将最重要的作品成体系地捐给了国家收藏机构,可以说“主力”已扎根国内,其他“虾兵蟹将”在境内外正常流动,应该不存在国宝流失的问题。活水好养鱼。艺术品的魅力在自发的流通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吴冠中)
附:
《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
一、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1人)
吴冠中
二、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2人)
关山月 陈逸飞
三、代表作不准出境者(21人)
于希宁 王朝闻 白雪石 亚 明
刘旦宅 刘炳森 许麟庐 启 功
张 仃 宗其香 郑乃珖 彦 涵
娄师白 黄苗子 萧淑芳 崔子范
程十发 蔡若虹 黎雄才 潘絜兹
魏紫熙
![]() |